读书的好处,就是能改变一个人对于下一代的对于尊重的言传身教。
学长和我说过一次关于乞丐的问题。
他这样的小孩刚刚到了爱问为什么的年纪,天天都在问他的问题。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乞丐,小孩子不懂为什么有人的生活是这样的凄凉的。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有爸爸妈妈,那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
不像小时候,学长家里和他说的:“以后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
学长看了,拉着小朋友来到那名乞丐前,从口袋里掏出身上的零钱,让小朋友过去,说:“给那个叔叔,这能帮到他”。
小朋友非常乐意地照做了。
小朋友回到学长身旁后,接着,他蹲下来对小朋友说:“这个叔叔遇到了不好事情,宝宝以后要好好学习,要成为一个能照顾自己,有能力也给他人提供的帮助。”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把人当人看的,他们眼里对人只有,他是不是有利用价值的判断。
“我自然不希望小孩成为乞丐一样的人,可是我也不想小孩因为收入多少,而看不起任何人。今天教小孩不尊重乞丐,明天小孩就有可能嘲笑卖鱼卖菜街边摆摊的。生活残酷,有各种生存的方式,都是为了活下去,谈不上丢脸,起码还努力活着。”学长说。

再一次见面,学长的孩子已经快读一年级了。
在他们搬新居的时候,他邀请了我和他的一些已经结婚的朋友过去吃顿饭。
他的朋友中,有好几个都是有孩子的。
这些孩子里,有一个小女孩带着视力矫正的眼镜,其中一个小男孩指着她叫“四眼妹”,还说:“妈妈说,整天看电视就会变成她这样的人。”
学长的孩子,看了下带视力矫正的女孩,放下手中的玩具,直接对那个小男孩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能随便给人起外号。我爸爸说,每个人有自己不得已的理由,她戴眼镜也肯定有她理由。”
小男孩被他爸爸叫去给戴眼镜的小女孩道歉。
两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在我心里,就有了高低之分。
从小到大,嘲笑一个人的缺点,或者看不起他人的出生,在人性来看,是一件很容易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
强者或者资源的占有者,总是容易对于弱势的一方指指点点。
家庭教育的重要就在于,用不同的方式告诉孩子,强弱是相对的,今天你嘲笑别人,以后别人也会嘲笑你。
尊重是可以做到绝对的。

我们支持大家努力进取,成为社会顶端的那群人,不是为了更好地嘲笑,甚至霸凌比自己弱小的别人。
努力得到较高的社会话语权意义,应该是对这种霸凌和不尊重说“不”的权利,进而去影响更多人。
在这个融合的大时代里,求同存异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价值。
我们可以形成讨厌懒惰、不思进取等消极的做事方式,但是要保有对人基本的尊重。
对于孩子,关于社会底层人民的表述,父母只是单纯地说,“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大学,就会变成他们这样”,其实很片面。
父母是孩子人生观最重要的引路人,这样的表述,更多只是造成孩子对于这些人的歧视和厌恶。
我还记得的大夏天的,公司的工程部测量员在工作,一个爷爷带着孙子经过,孙子问测量员热不热,在干嘛。
后面的老人在离开的时候说了一句:“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就和他一样。”
然而,我们的测量员可是正规985毕业的学生。
好一个,“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就和他一样。”
关注@小粽子先生一起在快节奏的平台中,聊点慢节奏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