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小说,是被书名吸引--《生命的滋味》。虽已年届半百,对类似有哲学意味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通过阅读获得某种启迪,能以别样的眼光打量自己碌碌无为的大半生。
读来发现,这本有四个章节,目录简洁到各章以罗马数字,各小节以年份命名,难以从标题中找到任何提示的小书,叙事结构也很奇特。不同的年份,有不同角色以不同的口吻讲述,像在读几个人的私密日记,在絮絮诉说中,他们的悲伤、困惑和造就他们模样的个人经历渐渐呈现。耐心读完才能了解故事全貌,似乎隐喻着,如人生般只有经历过才能了解个中滋味。
这个关于墨西哥城里,同住一个院落的四户人家的故事,并没有唯一的主人公,情节也不仅仅围绕某一户人家展开。有患抑郁症和厌食症的年轻画家;妈妈为追求自己的现代舞梦想而离家出走,跟爸爸一起生活,被歧视、被孤立的亚裔少女;因小妹妹的意外溺亡,母亲沉浸在悲伤中,被忽视的长女;妻子患癌症去世,独居无子女的老人。他们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面对各自的困境,有自己的挣扎、回忆、哀伤和安慰,一如你我。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给它的颁奖词是:“《生命的滋味》是光与暗、在场与缺席的平衡,读起来有‘回家’的亲切感。”
这亲切感不仅来自书中对人物感受的准确描绘和形象比喻,比如,关于快乐美好的回忆:
皮娜像抚摩小猫一样抚摩着那天的回忆,而回忆像小猫一样轻轻地呼噜着。
关于伤痛:
夏天如同一条肮脏的河流卷着垃圾,把我妹妹的忌日拽到家门口。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关于自我缺失:
“自我”这个概念,有一点无情的意味,让玛丽娜一想到就浑身发冷。不是冷漠,而是麻木。她觉得自己的内心就像一片湿软的沼泽,找不到任何东西与“自我”相连。
更来自于触动人心的活在各种失的伤痛中的人物的坚韧,生命五味杂陈,生活就在这冷暖自知中继续。小院的主人,64岁的人类学家阿方索,回顾自己的人生后,这样总结道:
也许你必须得到了我这个年纪,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看见你为之奉献一生,倾注所有精力的东西中,其实包含着小小的讽刺。然后,你就得好好估量一下:这种荒谬到底多长多宽多高。但最后你还是只能哈哈一笑了之。对此生的一切你都只能哈哈大笑了之。
较之波澜壮阔,生命更似静水流深,我们终将明白,时间和成长是治愈一切的的良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