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写作9/1000】
问题:如何对待接收到的信息?
见:一天下午一位战友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条信息:做个小调查,童鞋们对于李笑来是什么看法?然后群里有几位战友冒泡出来讨论了一下。这位战友是xdite告李笑来一案的律师,说自己正在处理案件中,等结果出来会跟大家分享。
讨论中有吃瓜战友问:网上写笑来说你没接他电话,你真没接吗?
律师战友:是他拒不出庭,传票送到他家,他拒收。
坦白说,我不是李笑来的粉丝,对他的了解非常浅。对于这一信息,我跟这位吃瓜战友的了解是一样的,因为李笑来在他的公众号是这么解释过这个事。律师战友爆出的信息,很显然跟李笑来的说辞不一样,但我无心去判断谁对谁错,此时的我就也有点吃瓜群众的心态。出于好奇,我去跟一位朋友(李笑来的铁粉)聊这个事,当然我没有去做判断,只是客观地把这个信息发给他。
朋友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拒收个毛线,那强制出庭啊。
其实这个时候,我对这些法律专业术语一点概念都没有,对接受到的信息也无从判断。当然因为这只是闲谈,所以也就作罢。
后来过了好一会,朋友给我发来一段信息(说是咨询他的律师朋友的):
这种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说法院给你送传票,你确实没收到。结果就是因为你没有收到快递或者邮寄的那个EMS,然后导致反馈的信息是拒收,然后这种的话就需要重新送达,还是没有送达就需要公告送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说假如你那个确实是明明那个法院都会找到你了,然后你拒收。这种拒收的话,法院就可以缺席判决的,就视为你放弃答辩。
感:其实看到朋友发的这段信息,我顿时感觉惭愧。因为当我看到律师战友发的信息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判断人,而不是先去判断信息。而事实上,无论谁,这些人我都不了解,我能判断什么呢?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了解这些人,也不能完全凭着对这些人的了解而下判断,因为这些法律知识都是可以自行查证的。
思:《知识大迁徙》中将知识分为两类:事实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所谓事实性知识,就是那些客观的,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知识,比如法律条文等。所谓方法性知识,就是那种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因人会不一样的知识,比如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等。随着互联网及技术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方法性知识的学习,因为事实性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查询。而事实上,方法性知识的学习要倚赖于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毕竟你知道得越多,你可思考的空间也就越广。
同样地,对于我们接受到的信息,也可以分为两类:观点类信息和事实类信息。对于这两类信息,我们也要因地制宜。
行:对于接收到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1. 区分是观点性信息还是事实性信息。
2. 如果是观点性信息,可以跟对方进一步沟通观点背后的信息,比如为什么会持这样的观点,怎么理解这样的观点,这样来实现观点的互换。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彼此因为观点产生了分歧,千万不要去较真,因为观点本来就是非常主观,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
3. 如果是事实性信息,可以自己去查证再来做判断。
其实对于沟通也是一样的。当你跟对方的沟通产生分歧的时候,你也可以先判断你们的分歧是源于观点性信息还是事实性信息,如果是观点性信息,那就没有辩驳的必要,先接受。正如罗素所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是事实性信息,那么就需要准备充足的理由来说服对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