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此文是应作者蓝精灵mi之邀对其作品《山村故事----琴断朱弦》给出的评论。也经作者同意可以在简书发表。作品内容不多说了,下面直接进入评论。
优点:
一.本文是一篇大的叙事。留给读者的思考空间很大。内容也很丰富。丰富到若能再仔细推敲打磨,足以支撑起一部影片。
描写人物多,事件多,就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里面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二.若能加以扩展,会进入一些大家所关心问题讨论之中。很多方面可以再注意籍由描写挖掘,有些则是文中已经有的:
对养女怜悯之爱。
养女的挣扎。若孝顺当换婚,要自由就不能孝顺。最后她选择了自由。因为自由价更高。这也是此文一个亮点。
有关于农村孩子的学习教育现状的思考。
孝顺问题。养儿真能防老?
城市务工者的婚姻爱情。
由感情(或婚姻)破裂带给人的打击和伤害。
三.文章里有起伏,有起伏就会好看。文似看山不喜平。
养女被爱是高,准备换亲是低,出走可高可低,后来是高走了,因为一家人回来了。但是帮不上什么忙,又低了下去。
大儿娶了媳妇是高,与父母合不来低,夫妻生气继续低,去煤矿挣钱了转高,生病死了,又进入低谷。
二儿虽然挣钱却不怎么搭理人,精神状态无精打采是低,有了女朋友人也精神了转高,女朋友走了人变成木头转低。
其实从以上脉络可以看出,最后都进入低谷。
所以整体来看有些压抑。
一些修改方面的建议:
一.以一首描写乡村的十字令开始。但是这首诗的风格是享受着宁静的乡村。而后面写到的乡村是让人感到悲伤的乡村。基调上有分裂。如果以音乐做比喻,前者是让人享受的春江花月夜,后者是让人低沉的二泉映月。虽然都有月,却一个南腔,一个北调。看看能否选一首更恰当的诗,或者就去掉。结尾诗选了唐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前半部分,很切题。
二.接下来作者仿写了数字诗,依照数字排序应该是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作者的顺序是九十七八五六三四一二,顺序不对。此处要修改。
三.第三自然段写“村东朱家”,倒三自然段写“山村西南边”方位有所不同,如果后面是从事看山之职以赚取微薄收入,需要加一点说明。而且最后的地理位置描写的详细程度,应该用于开头而不是结尾。这是细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此段中出现“混帐儿孙,鸡鸣狗盗”,虽是寻常可见,但与下文的“人情淳朴的小山村”有些背离,所以需要修改。前后统一起来。
“杂文趣事一两件”,杂文勉强可以,趣事不行,实在是悲伤的调。也非一两件事,是一家人的经历。
“实属凤毛麟角”前面加一个转折连词,更加通顺。
四.“跟人私奔”的提法可能不太恰当。因为小凤年纪小,明显未出村,如果私奔,一定是村里的或附近村里的小伙子。如果是私奔,附近十里八村的人理应传得沸沸扬扬。不存在需要猜测的问题。
五.“削户”应为“销户”。
“碎尸机”太残忍和血腥了,改成“碎纸机”吧。
能说定了“一门亲”,但不能说娶了“一门媳妇”。就“一个媳妇”吧。
动词加的成为名词性“的”字结构,表示互不登门的原因。所以应该是“闹的互不登门”,而不是“闹得互不登门”。
六.配图不合适。首先构图通不过。文章配图需要基本的构图要求,当然简书配图是你喜欢就好。其次这个女人脸上的化妆品稍微看一下不是廉价品。所以这里让大家脑补就好。
因为小强打工,在外面碰到一个同样的嫁不出去的女人,二人成为男女朋友是很顺理成章的事。这里把这个女人形容成这个样子是好的。如果是一个美女反而麻烦。因为美女找男朋友一般是择优录取,如果嫁给他反而会让读者费解,破坏节奏。
七."一路高调走来”的“一路”去掉。一路的意思侧重于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所经历的过程,要有很多事件为基础。比如“她坐到今天的位置,一 路上经过很多风雨。”而作者文中只是讲她从一条路上走进了他们家。虽然也是一路,但此一路非彼一路。或者说“曾经高调走来”就好。
八.这里连用了几个“闷”。“闷葫芦形像”,“变回了原来的闷葫芦”,“闷葫芦游神”,后面还有一个“闷着头”。虽然是表达同样一个意思,但建议用不同的字词,否则用语就显得呆板,尽量灵活多变,使行文更加生动。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老二常年在外打工,不大回家。按说结婚后,或者同居后还应该去外面打工。因为文中也没有交待他们有怀孕或生小孩。呆在家中显然不合常理。打工的人哪怕收入不多生活辛苦,在消费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很多方面和在农村里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一个必要的理由,他们不会呆在农村忍受农村的贫穷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贫瘠。
感情出现破裂后,老二碍于脸面,更可能的反应是逃离老家,免得人家手指指指点点戳到耳朵里。
九.“周老大”是“朱大强”的笔误吧。
“若有所思”是好像在思考什么。是指发生了一件事,当时不解,后来某个时间点突然有所思考和明白。但在朱家发生了一连串的事情,是接而连三遭受打击。老人的状态应该是比较低沉而麻木。剩下的应该只有絮絮叨叨的回忆和抱怨。所以若有所思这词可能去掉比较好。
十.老人在念叨,树在诉说。表达上有雷同之感。雷同重复显得此借景抒情力度不足。可换为其它。如“冷雨敲打着屋子门前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树叶一片一片地往下落。”
老人的状况一天不如天,叶落之树也是一天比一天凋零。老人状况如树之将临寒冬,起到强化作用。
另外想谈谈整体格调是悲剧。但是文学家作品不会单独写悲。梁祝虽然二人同死却歌颂了爱情的伟大。窦娥冤是悲剧揭露了法律不公和个人之不屈不挠。赵氏孤儿悲剧以孤儿长大复仇结尾。长生殿以悲剧写了爱情和政治。桃花扇悲剧以爱情写了国家兴亡。所以都是以小写大,另有所指。
而这篇以悲剧结尾,女儿回归虽有一些扭转,但是很有心无力。整个趋势还是走下坡路,让人觉得这一家没盼头。这就显得太悲观。
高尔基说,文学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了解自己,提高他的自信心,并且发展他追求真理的志向,和他们身上庸俗的习气作斗争,发现他们身上的好品质,在他们心灵中激发着羞耻、愤怒、勇气,并竭力使人们变为强有力的,高尚的,并使人们能够用美的神圣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
文豪说的这一段很高大上,简单取其要害就是文学作品需要有释放和建设的功能,不能一直压抑。当然特殊伟大的作品除外。
现代生活压力山大,尤其今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滑坡,大众情绪普遍低落。文学应当起到调和作用。所以建议不妨在结尾能给悲剧一些亮丽的出路。可以多想几个结尾。
比如女婿登门,对妻子养父母心存感激,发现山村土地闲置可以大有作为。种植一批经济作物带领老朱一家甚至全村一同发家致富。这也是目前许多地方的真实事情。总是叫他们有了出路,看到了希望。读者也心生欢喜。
或者写女儿带了自己刚刚两三岁女儿来看姥姥,小女儿莫名就很喜欢姥姥姥爷,围着他们转个不停,他们看看外孙女,眼睛很像当年的小凤。以年幼的充满活力的儿童结尾,也可以为这个家注入新的生命力。
总之就是要让大家从悲剧里面看到上升的趋势,看到亮光和盼望吧。
以上皆为个人的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