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不爱孩子的家长,每天忙碌的脚步占地,内心最大的动力其实就是孩子。自己不舍得这个那个但给孩子时候从不会有“不舍”俩字,如果真的可以替换,可以替孩子病痛甚至付出生命……
之前听过,最有钱得是母亲,给孩子教育投资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小卡一刷眼睛都不咋一下……也经常听到妈妈们教育孩子“我为了你一节课多少多少钱,路上多少小时接送,你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妈妈说的委屈,孩子鼻子眼睛里流露出满满的不高兴!
也经常听很多母亲说,我硕士,博士,博士后下来最终原则一个离家最近,最不喜欢工资最低的工作,只为了照顾孩子方便或者为了孩子回归家庭,变成家庭主妇,围着灶台孩子转,内心里满满的伤痛但又坚强勇敢的说,为了孩子,值得!
可是,有多少是高质量的陪伴?又有多少陪伴中母慈子孝,亲子关系融洽?孩子德智体样样杠杠得?让回归家庭更意义和价值?很久之前,有朋友跟我说她特别特别失落,感觉高考以甩出去同龄人几十条街的成绩来到北京,优异成绩毕业名校,除了生了几个孩子,年过不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这些年贴心的照顾着陪伴着孩子们似乎也没有把孩子培养成“佼佼者”夜深人静时候,略感伤感……
可是,我特别想问什么算是“佼佼者”?如何来解读呢?到底怎么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呢?
抱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的陪伴在孩子身边,真算是为了孩子牺牲?孩子们需要怎样的陪伴呢?
未完待续,敬请看下半部分。今天太累了,原想写点这两天的感触,但不想勉强自己,明天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