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历史专题精选教育历史
降维打击--近现代战争的分析和未来战争的猜想

降维打击--近现代战争的分析和未来战争的猜想

作者: 胖子会飞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06:43 被阅读145次

    特别说明:本人并非军迷,此文章也纯属个人根据可查阅的历史事件所做的分析,本人不保证引用的历史事件均为史实,如阅读者对内容有任何疑问和异议,欢迎交流沟通。

    刘欣慈在他的世界名著《三体》中有一个思想实验: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打击采用的是极为冷酷的降维打击,即将其所生存的空间维度直接降级,从而使之丧失抵抗能力,或是将其在宇宙中终结。我们的地球文明(或者说太阳系文明),就被另一高等文明降维打击成二维平面而终结。

    前两天在看《战争从未如此热血》时,突然想到其实人类的近现代战争的发展也暗合了这个降维打击的逻辑,我的结论是参战双方如有一方掌握了更高维度的打击技术和能力,那么战争的形势将会完全向高维方倾斜,低维一方将很难进行有效的对抗。而且,这一逻辑也符合未来战争。

    先回顾近现代战争史,有几个重大的节点,首先是以火药枪械为代表的热武器对冷兵器的战争升级。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八里桥之战就是该类型的经典案例,交战双方是英法联军和清军。英法联军当时不仅装备了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部分还使用了刚刚发明不久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而清军是以冷热兵器混用为主的步骑混合军队。战斗持续四个多小时,三万多清军伤亡过半,曾经威名远扬的蒙古铁骑更是全军覆没,成为历史绝唱,而一万人的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

    这场战役之所以有这么悬殊的差别,其本质是热武器相对于冷兵器在攻击距离这一个维度上质的飞跃,热武器将原先冷兵器时代的点和线的战斗变成了面的战斗,概括的看是从一维空间的战斗升级到了二维空间的战斗。英法联军拥有二维空间的战斗能力,可以对只拥有一维战斗能力的清军进行高维打击,并以绝对优势胜出。

    八里桥之战的英方绘本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渐渐的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放弃了冷兵器,开始使用热兵器,战斗的相对平衡又建立起来了。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二战。

    而进入二战,人类的战争形态,迎来了第二次升级。即以各种战争用途的飞机为代表的海陆空一体的战斗体系对应平面推进的战斗体系的战争升级。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战役莫过于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出动了350余架日本飞机对珍珠港海军基地实施了两波攻击,日军在第一波攻击中就将美军的机场和飞机进行了破坏,导致美军彻底丧失了制空能力,之后美国海军面对日军战机的狂轰滥炸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的整个攻击过程仅持续了90分钟,炸沉美军四艘战列舰,两艘驱逐舰,炸毁188架飞机,受损的建筑、船只和飞机则更多,约有2400名美国人丧生;另有1250人受伤,而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这场战斗虽然有偷袭的原因导致了美军的失利,但若设想日本动用的不是轰炸机,而是用之前海军作战传统主力--巡洋舰,其偷袭成功是不可想象的。从这次战役中可以看到,日本在将美军的空军消灭之后就掌握了制空权,即掌握了立体三维作战能力,而美军在二维平面所具有的强大攻击能力瞬间失去效用。所以这是一个经典的降维打击的案例。

    日本偷袭珍珠港

    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和日本鏖战时间最久,双方投入的兵力和损失最大的应该是所罗门群岛战役,这场战役以日本的失败告终,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从进攻转为防守的转折点,但是后来史学家并没有将这场战役作为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而是将中途岛海战选为战争的转折点,如果从立体作战能力掌控方的转换来看,的确这样选择的理由更加充分。中途岛海战,日本的航空母舰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失去了战争的制空权,也就意味着,从此他们开始被美军降维打击。

    也许小伙伴会问,既然美军已经对日军成功的降维打击了,那为什么在诸如硫磺岛,冲绳岛等夺岛战役中美军还是伤亡惨重,看不到优势呢? 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从夺岛战役的微观角度来分析,在这些战役中,美军并没有对日本军队进行降维,反倒是被日军给降维了。

    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美军无法实现地面部队和空军同时作战,空军能给地面部队的的支持仅限于进攻前的战场空袭和战斗过程中的空中补给,而日军则将岛上的一座座山都挖空了。因此在战斗进行时的局部范围内,日军是立体作战体系,而美军是平面作战体系。这样的战斗形式下,美军付出惨重伤亡是必然的。

    硫磺岛战役

    自从二战开始,争夺制空权往往成为战争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海湾战争的打响,再次颠覆了人们对战争的认识。电子战技术做为一种全新的战争技术手段,给战争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开战之前伊拉克方面军事实力并不弱,甚至非常强,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拥有95万正规军、48万预备役,装备坦克5600辆,装甲车7500辆,火炮3800门,作战飞机770架......简直武装到了牙齿。但是伊军对美军即将在战争中使用的电子作战系统一无所知,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越战,阿富汗战争和两伊战争的模式上,萨达姆还幻想着能够让美军付出5万以上伤亡的代价。

    然而,从1990年1月17日战争开始,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使用了电子战战术,使得整个伊拉克的战争体系瞬间完全瘫痪,部队的所有联系中断,雷达系统全面失灵,海陆空三军完全暴露在联合国军的炮火之下无力还击。被萨达姆寄予厚望的地面部队更是在联合国军开展地面进攻仅仅100个小时后就土崩瓦解。2月26日,萨达姆无奈宣布接受停火。仅仅39天,所谓的世界第四军事强国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反观双方的战斗损失对比,更是触目惊心,伊军伤亡人数大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装甲车1450辆,火炮2917门,舰艇143艘,海军全军覆没,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战斗受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多国部队阵亡192人,受伤318人。美军损失飞机56架(多国部队共68架)、坦克35辆、舰艇2艘。这也是美军首次非战斗伤亡人数超过战斗伤亡人数的战争。由此可见,美军对伊军的高维打击,其效果完全是压倒性的。

    海湾战争中的死亡公路

    此外,还有一个待证实的消息,在第五次台海危机时(1995年7月—1996年3月),解放军进行过两次导弹发射及军事演习,第二次演习时,我方的雷达系统就被美军的电子战系统攻击过,演习期间,我方雷达系统中多次出现美军战机群的进攻信息,但当我方战机升空到达对应区域之后,美军战机就从雷达上消失了,美军只是使了一个“警告”而已。

    由此可以预想,一旦双方真的开战,我方的空军战斗体系也将毫无招架之力。经历了那次攻击之后,我军迅速进行了电子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第六次台海危机时(1999年7—9月),我军的演习中已经出现了电子对抗这一项演习内容。

    现在,电子战这一概念已经成为各国部队的标配,各国比拼的是电子战压制与反压制的实力,那未来的战争又会是怎样呢?从海湾战争开始,卫星定位,卫星通讯及相关信息网络的应用已成为战争不可或缺的部分,战争的维度已经升级到近地太空信息应用一级。如何在该维度上对对手降级,是未来交战双方需要考虑的焦点。

    最近几年,有各种正式及非正式报道说美国,俄罗斯和我国都在开展基于导弹的卫星攻击实验。似乎用导弹打卫星将是未来战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方向。但我认为这样的判断不靠谱。原因是这样做成本太高了。以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为例,在线卫星24课,备用星4颗,如果要破坏其系统,就要同时发射超过20枚的导弹,还有其他数量巨大的通信卫星,间谍卫星,尚且不论如何搜索定位未知卫星,即便是攻击已知卫星,发射的导弹数量也将是巨大的。因此,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采取这一方式来实现对对手的降维打击不可行。个人认为比较靠谱的办法是预先在特定领域布置若干颗攻击卫星,然后在特定时间点,对区域内的敌方卫星进行毁灭性攻击,掌握该区域近地太空的“制空权”和信息通信权。毁灭性打击所能采用的武器可能会是激光武器或其他高能武器。

    我们知道,卫星的体积有限,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也有限,如何在这两个受限条件之内,实现攻击卫星武器的高能化将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也许微型甚至袖珍型核反应堆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那样的战争可能不再血腥,看不到杀戮,但带来的后果却是对某个区域现代科技文明的毁灭性打击。战争开打,被攻击的一方所有的通讯会瞬间中断,金融随即动荡,政府面临瘫痪,社会面临崩溃,对国家和地区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所以,越是高维的降维打击,带来的伤害越严重。也许下一场战争的代价,我们人类根本负担不起。

    人类技术发展的速度在不断加速,也许30年后,可控核聚变技术真的被我们突破,人类可以实现0.1~0.2倍光速的太空旅行,地球对于人类来讲,就太小了。面对广袤宇宙,地球就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希望那个时候的我们真的能如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所说的一样,战争也将消失。

    地球,人类共同的家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降维打击--近现代战争的分析和未来战争的猜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c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