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使人学习,早起第一百六十八天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人生是一场朝圣之路,我们每天都在前行,在路途中会有苦恼和烦忧,我们在坚韧的熬着,同时也在不断地救赎自己,给予自己一份期许的答案,填补内心的空缺。
任何人也无法代替你自己,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开全,月未圆,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求缺的人,才有满足感;惜福的人,才有幸福感。身体里容不下的东西,或消化,或排泄,是个人的事,为什么心里有容不下的情感,是自己经历还不够。没有必要做一只刺猬,不然只会保持着彼此间的距离。
人的心,就是一个囚禁之地。每一种思绪,每一种情感,每一种本能的冲动,每一种社会的理念,都像是一头怪兽,互相纠缠,互相冲撞,互相折磨,你东逃西窜,左右撞击,但是你看不见出路。你的心是囚禁之地,心里的东西是困兽,没人能够拯救你。你是你自己的囚徒,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主动选择的结果。
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
哲学使我们保持对某种最高精神价值的向往,我们不能确知这种价值是什么,我们甚至不能证实它是否确实存在,但是,由于我们为自己保留了这种可能性,我们的整个生存便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如同许知远一样,他是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作家,试图去捕捉时代的精神,却又厌恶时代的流行情绪;一个勉强的创业者,努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却又不完全相信商业上的逻辑;开了一家书店,书店里只卖我想看的书。”
一个人在零度的梵净山露营的时候,黝黑的树林与那时显得幽森的月光至今记忆犹新,木质佛牌在风中撞击在一起发出吱吱的声音,还有风的呼啸声,手机又失去了信号,这种感觉就像在沙漠一样,显得那么无助,但好在第二日独自欣赏美幻的日出,其实想想也没那么糟,自我救赎就好了,习惯了这种感觉也就对孤独产生了免疫。有时候觉得啊,孤独给了我更好与自我联接的机会,这自我是怯懦是勇敢是恐惧是希望,明白孤独是一种常态,内心的力量会变得无比强大,人生来孤独,我们与孤独和解。
2018年9月11日
我是有点逗的正经人
时而神经,时而正经,就是个不服输的人!
混沌学员/94后/骑行者/终身学习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