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人生起点是很多人达不到的终点,很容易就拥有了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是天生的人生赢家。这并不是了不起,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还有一些人,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在这或长或短的人生道路中,需要不断去面对和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种了不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了不起。
如何才能突破命运的限制,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成为“了不起的我”呢?《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会帮助你正确地认识在一生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办法,让你学会从容不迫地面对自我发展的转折期、瓶颈期,带你一次次走出困境。
书的作者陈海贤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他陪伴着他们经历了很多人生的转变,走过一段段艰难的时刻。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看看《了不起的我》这本书里都有哪些方法,让我们不仅成为自己心中最美的模样,还活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那个她!
一、开启行为的改变
如果你想成为了不起的我,说明你承认目前的你和理想中的你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某些方面,你期望得到一些改变。那么关于改变,每个人都有选择权,这个选择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自省。因为改变首先需要我们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其次还需要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不断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我相信此时的你,关于是否改变的这个问题,已经做出了选择。那么,如何才能开启行为的改变呢?
首先,我们需要看清心中的恐惧。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方法————画出心理免疫的X光片。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看看。艾米,大学刚毕业不久,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公司会经常开会讨论产品的设计和方向。艾米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但她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当她和别人的意见不同时,她会保持沉默,即使心里不同意,也会本能地说:“对,就是这样”。慢慢地,别人开始忽略她的想法,她很苦恼,希望有所改变。心理免疫的X光片的第一栏,是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在这里,艾米是希望更自信地表达自己。X光片的第二栏,是我们正在做哪些跟目标相反的行为。艾米是经常附和别人,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X光片的第三栏是这些与目标相反的行为有哪些潜在的好处。艾米常附和别人,就是避免和别人发生冲突。X光片的第四栏,就是她的心里有一个重大假设。艾米认为,如果我发表不同意见,就会引发冲突。所以,通过画出心理免疫的X光片,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内心的恐惧,帮助我们开启改变的第一步。
其次,开启小步子原理,迈出改变的第一步。简单来说,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的成功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一个大四的学生,他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村里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他很清楚自己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对家庭的意义。可是,正是这些压力压垮了他。他开始畏惧压力,迈不开步伐,逐渐对改变失去了信心。心理咨询师问他:“如果你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个过程,你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他说:“至少要让作息正常起来,按时去食堂吃饭。”只有做有信心做的事,才能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最后,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在职场的很多人,应该会经历过如下情境:下班回家吃饭时,觉得很无聊,往往会边吃边看剧;等饭吃完了,剧还没播完,心想等看完这一集再说吧。结果就是,看了一集又一集,直到快要睡觉了,一种虚度光阴的空虚感袭来,让人感到很沮丧。这是因为你所处的“场”,是放松和娱乐的,那里的所有行为线索都在暗示你,应该好好休息了。所以,图书馆、自习室、写字间是用来工作和学习的;家、宿舍是用来休息和娱乐的。因此,我们要学会在自己身边培养一个“环境场”,比如书桌和电脑是用来工作的,客厅的沙发和电视是用来休息和娱乐的。这样,我们很快就能培养起自己的新行为,并让它成为新的习惯。
二、发展成长型心智模式
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有一部分人往往会被这样的疑惑所困扰:活在他人的评价中、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无法接纳自我、常陷入悲观主义。这和我们的心智模式密切相关,它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心智模式会让我们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读,并产生不同的情绪。例如,同样的半杯水,有些人看到的是只剩半杯水,所以感到焦虑;有些人看到的是还有半杯水,所以很开心。此外它还会引发行动,积极的思维会激发有效的行动。如果你觉得一件事自己能应付,就会想各种办法,全力以赴;反之,觉得自己做不到,就会拖延、想退路、找借口。所以,要努力发展能促进我们跟世界互动,积极的成长型心智模式,这样才能推动自我发展。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建立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运用创造性思维,会把事情简单的分为两部分,一是目标,二是现实,目标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张力,促使我们行动。例如我的目标是读书深造,现实是没有钱,怎么办?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人会想,如果钱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那么就先挣钱,然后再去实现目标。反之,有的人会想,我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深造,一点儿都不现实,于是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创造性思维就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想办法去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从而实现目标。这是建立成长型心智模式的第一种方法。
第二、思考行动的控制的两分法。简言之,控制的两分法就是指,努力控制我们能控制的事情,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当你时常产生消极情绪、无法接纳自我,甚至格外在乎别人的评价,其实你都是在妄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却不对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行使控制权。所以,在之后的生活中,学会从担心的事情里,挑选出自己能控制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上面,作成计划,努力把它做好,才能既保持积极上进,又保持内心平静。
第三、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就是指,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有三条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近的思维方式:一是用描述性语言,就是不加评价,不用形容词,只用动词描述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二是问具体的问题,就是把问题细节化。三是关注现在能做的事情,而不去关注结果。当你掌握近的思维方式,你会把落脚点放在眼前,自然不会被还未发生的事情困扰。
三、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每个人都身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例如:朋友、家人、夫妻、同事、陌生人......在不同的关系中,我们有着不一样的自我,因此面对不同的关系,我们会采取不同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正是由我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生活中,也许会听到这样的话:“都是你的错,要不然我也不会......”、“都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就不会......”。面对这样的关系病变,如何解决关系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书中讲到“课题分离”原则可以解决人际难题。意思就是说,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例如,在职场中,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拒绝别人,也就是所谓的“老好人”。运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理解,别人遇到困难,提出请求,那是别人的事;可接受还是拒绝,是我们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拒绝起来有困难,就抱怨别人不该提出请求。如果我们选择拒绝,至于别人怎么评价,那又是别人的事了。
因此,当我们学会运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考虑人际关系时,就会远离这类烦恼,发展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走出人生的瓶颈
一生顺遂,可能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梦想孕育的过程中,总会经历那么几次重大转折。也许是职业变动与转型,也许是亲人突然离世,也许是重大疾病缠身。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努力抓住新机会。通常转变会经历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转变从结束开始,结束是一段生活的终结,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接着会进入迷茫期,也许你会想回到过去,也想过快点结束迷茫期,到达未来,但终究有一个过程。就像此书中说的:“就像萧索的冬天在积蓄春天的力量,迷茫期也在积蓄重生的力量”。转折后的重生,就像大病初愈的感觉,身体虽然还有些虚弱,但同时又是元气十足的。
虽然永远不知道偶然和意外什么时候到来,但只要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来帮你。就像书中说到“生命总是会为自己寻找出路,无论前面的阻力看起来有多强大”。
五、绘制人生的地图
人的一生,分为青春期、成年早期、中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特定的人生发展课题。
青春期最重要的是要寻找身份认同,而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对自己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
成年早期,需要建立亲密关系和职业认同。当你能发自内心的做出承诺时,就获得了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职业认同感是否获得,可以通过对目前工作的胜任感、承诺、报酬和满足感等四个要素来判定。
中年期要面对中年危机,害怕衰老,是这个阶段最大的发展障碍。想要突破这种限制,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学会关心他人,发展出广泛的繁衍感,对于家庭,给予奉献式的爱;对于工作和社会,学会创造、传承和回报。这样才会拥有一种超越衰老和死亡的豁达。
老年期面对的课题是整合自己的人生。回顾一生,找出一种意义来源,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向死而生。就像此书中描述的:“纵使落日转瞬即逝,也无法消解那刻的美。如果说,生命的有限性有什么好处的话,也许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每一刻都那么美”。
就算生命具有限制性,也不妨碍成为了不起的自己,在力所能及的在限制范围内生长,会创造出更多的无限性和可能性,真正感受到光芒散发后的喜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