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常常有人找我推荐书单,而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阅读需求,书单和阅读方法一样,无法复制其他人的书单,能给他人带来力量的书也不一定能够解开你的心结。
人们的心态、情绪、生活环境、对事物的看法等都是无法达到高度统一的,因此靠他人推荐书单,每个人都会推荐自己认为比较可读的书籍。
你找了10个人,希望他们能帮你推荐一些书单,他们大概会给你10张完全不同的书单,并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推荐的书的确很棒。然后你的问题就又回到了原点,可能还不是原点,也许还多了一点关于选择上的迷茫。
那么你究竟该如何为自己定制书单呢?
01 兴趣相关
刚开始读书时尽量不要跟风,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先把书读进去,带着兴趣去读书比什么都重要。
能够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总是有些领路人(也就是作者)让他们对读书产生极大的兴趣,慢慢开始热爱读书这件事。
总有些人不知道从哪读起,便会找人推荐书单,如果一个人初中就不爱学文言文,你推荐《论语》或者《道德经》给他看,他的阅读生涯也许很难展开;如果你推荐一本关于跑步的书给一个从不运动的人,那么他一定会对读书这件事心生烦恼;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没有耐心,那他一定无法对400页以上的书产生兴趣。
而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具备怎样的耐心,有着怎样的兴趣,对中国文化更感兴趣还是希望通过西方文化中的方法论来引导自己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都是你需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你才会挖掘出一些能够使你产生兴趣的书籍类别。
把自己的兴趣点找到,根据兴趣去选择该分类下的畅销书,因为能畅销的书籍通常阅读群体会比较广,你可以分别看看不同的人写的书评,如果很多人都从书中得到了启发或大部分人都认为其可读性很强,那么相信你也可以深入读进去。
为保证接下来不被“养成读书的习惯”打败,你必须选择一些不需要调动意志力就能将这项活动进行下去的书籍。
02 能够解决问题的工具书
这个范围很广泛,多数都可以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来解决问题,这类书的好处是它们常常会有案例、有数据、有总结、有方法、可实践。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心理问题、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等,你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实用的工具书找到其原理和方法。
对于刚开始读书的人,可以先看看有关阅读方面的书籍,比如《高效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洋葱阅读法》《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等等,可以根据自身阅读方式和书评的结合,从中选择几本入手。
如果你生活中常常时间不够充裕而感到焦虑、慌张,那么你可以选择一些时间管理类的书籍,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整合你的碎片时间,比如《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番茄工作法图解》等等。
这部分书籍往往是我们阅读量最大的那部分,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出现大量的疑问,有问题就需要寻找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便无法解决也需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的工具书来为我们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问,以便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同类状况。
03 延伸阅读
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书中作者推荐的书籍或文献、有针对性的阅读及阅览书评,你会越来越享受读书的过程,会开始相信自己的渺小,接着你会希望拓展自己的读书领域,随着求知欲的生长及自身对阅读需求的挖掘,你会开始拓宽书籍类别,比如心理、哲学、经济、历史、科学等等都有可能勾起你的求知欲、好奇心。
当你进入这个阶段时,可以说你不必再为如何选择书单而犯难了,因为你已经能够通过自己的学识及需求来判断你的阅读需求了。
这时候可以去看一些对你帮助比较大的作者推荐的书籍,因为那其中也蕴藏着作者智慧的来源,比如《终身成长》中提到的人们的两种思维模式的实验数据,就被很多作者写进了书中,那么当你发发现很多著名的作者都很重视这本书的内容,并从中受到了很深的启发和影响时,你似乎找不到不读它的理由了。
04 写在最后
为自己定制书单的重要性在于:你不需要为他人的不同的认知带给你的答案做出选择。
在我看来,让他人推荐书单,不是不可以,但是你需要确保他们给你推荐书单时一定会附上一段书评,否则你只是凭借着信任在建立你的读书习惯,而不是在满足你自己的读书需求。
只有当你看到对方的推荐理由时,你才足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你阅读或者它是否符合你目前的阅读需求。同样地,如果有人找你推荐书单,那么记得一定要给出一个推荐理由,让对方足以判断他是否需要阅读这本书。
读书就如同交友,读到一本好书,你可以想象成这是你的朋友在跟你对话、交流,如果你愿意信任作者,你就会愿意站在他的角度去看世界。
读书学习是值得我们做一辈子的事。也希望你的书单能够伴随你走过从建立兴趣,解决问题,再到享受阅读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