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这样的场景:
老板:小王,最近跟进的客户进展如何,什么时候可以签单?
小王:哦,老板,我正在跟对方沟通,但是在有些方面……
老板:我不关心过程,只要结果
小王:……
类似的场景是否很熟悉?
当然,你可能会有牢骚、碎碎念,会说出很多困难,但是结果呢?一直在努力,却没有一个“结果”可以交付。
过去我们写简历时总习惯于写上:本人有XXX能力,掌握XXX技能。
但现在,如果去参加企业招聘,会发现对方更看重的是结果——你的履历,以及完成过哪些项目。至于有哪些技能、能力,他们并不关心。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结果”是显性的、可交付的。在其中已经体现出了你的能力。
所以,与其去思考“我有什么能力”,不如认真想想“我能做好什么事”。
初看上去似乎差不多,但其实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能做好什么事,是输出。相比于能力,更能给人以确定性。因为能力有待证明,而结果可以验证。
我们中的很多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工作中总是在意自己做了多少事,每天忙忙碌碌,却没没有产出多少有价值的结果。
什么是结果?
通过思考和行动,最终产生价值,而且可交换,能复制。
举个例子:你在规定时间制作了一个课件并发布出来,这就是结果。相反,你一味的表示,自己在制作课件中遇到了多少困难,做出了多少努力,但最后什么都没交出来,那时候不论你说出了多少的理由,那都是借口而没有结果。
沟通,是行动不是结果,沟通取得了共识,才是结果。
开会,是行动不是结果,开会确定了行动方案并执行,才是结果。
“结果思维”是指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思考:完成这件事,为了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达成什么目的。
最后,再提个问题:
假如领导吩咐你,要你组织大家明天下午开场会,你会怎么做?做什么?
毫无结果思维的人会仅仅发一封邮件通知大家,来不来不知道。他看到的指令是 “通知” ,没想过什么结果。
一级结果思维的人会发完邮件,然后预定会议室,他看到的结果是 “会议能按时召开” 。
二级结果思维的人除了发邮件、预定会议室、打电话跟每个人确认,还会发给大家议程,准备会前资料。他看到的结果是 “会议召开,准备充分能达成共识” 。
三级结果思维的人除了做完前面的事,还会积极地引导讨论,形成会议记录,并且群发给更多人。他做出来的结果是能 “交付和传播” 的。
真正的高手,他看到的结果是会议背后的结果—— “解决问题” ,他会一直跟踪到事情解决,不行就再开会。这已经是领导者做的事情了。
如果是你,会在哪一级呢?
对于结果不同程度的追求,决定了这个人的身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