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学而》的开篇,也是中学“论语十则”的必背篇目,大众耳熟能详的古文。
记得初中学这句话的时候,只是单纯地记忆背诵,能够翻译句子,仅此而已,并没有对此有深刻的体悟。
直到近来感到自己学识浅薄,开始沉下心来读书,背诵诗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对孔夫子的这句话总算有了一点肤浅的心得。
我们经常说——学以致用。如何致用?关键在学深学透。而这个过程,就离不开对一个知识时常反复学习体会。也就是“学而时习之”。
举几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元旦新年献词当中的一句话。
对于这句话,是第一次听到。不仅不知道出处和意义,尤其“踔厉”一词,更是佶屈聱牙(“踔”字不会读)。
于是我问了度娘,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总书记鼓励大家意气风发,精神振作,坚持不懈。特别是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唐代大文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以及“踔”的读音(音同“戳”)。
为了防止忘记,我不仅反复吟诵记忆,而且当晚就赶了回时髦,在朋友圈引用了这句2022年必火“流行语”。
在这之后,我又多次诵读复习,真正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记忆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作用。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是唐朝张若虚的代表作,也是他本人传世的唯一诗作,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经典作品。
可是这首诗比较长,之前背起来感觉不容易,就放下了。随着《中国诗词大会》带火诗词,尤其是带火了“飞花令”,我专门买了《飞花令》学习。
而《飞花令》的第一篇诗词恰好就是这首《春江花月夜》。既然绕不过,于是只能硬着头皮背。一天背两到三句。
结果十天左右也就背会了。原来也没那么难。可是这个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搁置学习诗词,后来重新拾起时发现,居然背不下来。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又重新背诵,反复背诵。不仅如此,我还边背诵边对照注释去寻找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展开,尤其是“月”。于是又边背诵边整理,发现全诗共出现四个“春”、十二个“江”、两个“花”、十五个“月”和两个“夜”字。
通过“学而时习之”,让我对这千古名篇的理解更加深刻。
《长恨歌》《琵琶行》
这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诗作,也是长篇叙事诗的典范。
在此之前,我是根本没有勇气去背下来的。但是受《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一个8岁的小男孩王恒屹都能背得滚瓜烂熟,不服输的我于是啃起这块“硬骨头”。
整个背诵过程的艰辛曲折,没有背过的尝试一下就知道了。特别是要抗衡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做到“张口就来”,如果没有“学而时习之”的话,也是纸上谈兵。
所以,“学而时习之”,成了我学习并熟记长诗的诀窍。
通过它,不仅让我对《长恨歌》和《琵琶行》的内容有了完整掌握,更让我常学常新,不断拓展和加深我对这两首诗的背景、诗人的境遇、诗作的原因及意义等方面的了解。
总之,通过“学而时习之”,不仅让我可以很快背诵下长诗,而且能够让我常学常新,并能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让我对孔夫子这个“至圣先师”的崇拜之情更深一层。2000多年前的思想,竟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这也更加增添了我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的决心。
《论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