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041/5e66a7ad0c10ccf2.png)
1
“原生家庭”一般所指的是在出生后和成家前和父母所组成的家庭。
昨天在无意间看到“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我就查阅和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内容,发现有很多人都提到了“原生家庭”对于自己的影响,包括性格、心理等各方面的都有。
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地深刻和深远。
这样的一些影响有好的积极的也有差的和负面的,当看到很多人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原生家庭”,并以此感受到沮丧、自卑或者痛苦的时候,我想起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你是否被正确地对待》,其实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完整,所以我们一生的努力就是在努力地弥补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2
尽管如此,我们也必须承认“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在童年时段还造成了创伤,在心理和性格上造成了阴影,此后的生活常常受到羁绊,内心中产生各种“怨恨”,总是感觉到不满意或者不满足。
实际上,理想的和完美的家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且“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绝对的,它仅仅是是影响我们生活和人生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因而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原生家庭”这是片面的,也是不合理的。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出国留学的学生,和自己的父母断绝关系,将其拉入黑名单,虽然不知道其中存在着什么样的误会和困难,这种方式也实在是令人费解,以至于看到《中国的父母大多有毛病》这样的文章,才知“原生家庭”需要背的锅可真不少!
3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所谓讨厌自己的“原生家庭”,实际上是一种“爱”,一种怀有更高期望和更高期待的爱,希望自己的父母和家庭可以更好,更加理想化,而现实往往和我们所期待的有所差距,因而就有了一种“怨恨”。
因而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家庭很糟糕,父母很糟糕,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想想到:要是我的家庭如何如何?那该多好!越是这样想,越觉得失望,对这个家的评价也就越来越低!
作为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这样想,也会感觉到很无奈,甚至想到生育抚养,一路走来,含辛茹苦,多么不容易啊,而今自己的孩子却在抱怨自己,情何以堪?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自己和父母所处的环境、时代、文化等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或许在我们现在看来非常不合理,但那也毕竟是他们所处的时代的背景、文化、时代等多个方面的产物,因此我们用当下的观念和视角去审视和评价自己的父母,是不合理的。
4
最为关键的问题来了,对于现在已经长大或者正在成长的我们应该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呢?
努力往前走——不要把自己困在“原生家庭”中走不出来,过去的属于过去,把握现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才是最为关键和正确的选择。如果我们一直把自己卡在过去,这样除了徒增我们的怨愤之外,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和身心并没有太多好的意义和价值。
独立而强大——所谓独立就是在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和父母商量了之后即使父母长辈不同意,也不是简单地听从父母的意见,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自己做决定。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展现出自己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学会自己为自己负责,更加重要的是在经济上争取独立,不再依靠父母,为自己今后建立一个全新的额家庭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适当地放弃——放弃对父母,对原生家庭的高期望值,放弃改造父母的执念,只需顺势而为,在合适的时候说适当的话,做合适的事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父母,引导父母,一同为这个家变得更好而做出努力,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值得肯定的。
在桌子上放了半杯水,有的人感到很遗憾:“怎么只有半杯啊!”有的人很惊喜:“哇,还有半杯水!”
“原生家庭”就如这半杯水一样,就在桌子上放着,不增不减,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理解这半杯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