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思维】是人对问题进行量化和基本系统化思考,解决的开始。曾经对未知和复杂以“神”相应的人类,第一次开始将复杂分解,在可预测性的变量基础上创建理论框架,开发提升效率(放大能量,加速信息交换)的应用工具。这份【万物必有其解】的确定性,给了人理解世界,甚至挑战世界规则的勇气——所谓,“人定胜天“。
正是这样,有了生产标准化,流程化的生产线;有了效率优先,从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组织性,近机械系统化的泰勒管理理论;甚至,连弗洛伊德这类的精神分析流派宗师,也不可免俗地加入这个【bandwagon】(花车,可理解为潮流),提出libido(性能量)理念来解释人体机械化的生理心理机制。
但是,机械思维的缺陷也随着时间逐渐显露。以【确定性】为基础建立的思维模型,对【不可预测性】缺乏抗性和自我调整的活性。泰勒管理理论固然适合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但正是因为其标准化和等级分明的组织性,对于短期市场需求变化和环节内部问题的调整无法快速应变——由上而下到每个环节的宏观调整已足够缓慢,由下而上的问题报告再等上级向下提出调整更为缓慢。
后来的人本主义管理,扁平化管理,还有现在依旧在试验的【合弄制】(Holacracy)都是对于管理生态系统化的思考发展。至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上帝是否掷骰子,期待量子理论为我们指出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