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Y zoe Under the clitoris 2019-12-15
「壹」
“詩人孤零零、空蕩蕩地面對宇宙洪荒,古往今來所有的時間,以及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間。”
這是楊照對現代詩人的一句評價。
她將詩人放置到一個絕對孤獨而充滿魅惑力的場域。
「貳」
楊照《詩篇》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她善於用很小的篇幅去談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然後筆鋒一轉又談到對現代詩的理解。比如,在書中她寫到1988年夏天,美國黃石公園發生了一場巨大火災。在正常的思維下,發生森林火災,滅火是無需置疑的。但是在當時的美國,媒體上爭論不休的,是“該不該讓火燒下去?”
爭論的起點源於:森林是有自燃需求的,森林大火是“自然某種正面的調節”。
最終,這場大火燒了兩個多月,一共燒掉125萬英畝森林,相當於九十個曼哈頓。
森林大火的自燃需求不是楊照的關注點,她的關注點在論述“人類與火”關係的結尾處——社會抑制詩歌的發展,就像抑制本該自燃的森林大火一樣危險。當無可避免的激情,累積到一定程度而不能釋放時,一旦釋放或許比黃石公園那場森林大火更難以掌控。
「叁」
楊照的《詩的》刊登在《讀庫》的2018年的第1期,60多頁的文章,關於詩的理解生動有趣。原本是想寫自己的感受,後來發現除了“有趣”以及對自身的一些細小想法就再無其他了。所以,只是“片面”的轉述一下作者的思想。
楊照談詩歌跟木心談文學史一樣,能把看起來枯燥的東西,表達得很有生命。文學史至今我還是覺得木心先生的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現在很多人寫一些爛“詩”,或許別人可以從中讀到些什麼,我只是很厭煩那種故作高深。你不能把一段話換成幾行就美其名曰那是詩,然後拿著詩人的幌子招搖撞騙就此說自己是半吊子詩人。
我不會因為自己會寫幾筆字就到處說自己是作家/小說家。對於世界還是有很多黑暗的想法,“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在我看來適用於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這是對世界和人的消極表達,但是,又怎麼樣呢?表面的浮華與快樂已經那麼多了,消極而有力量未嘗不可,這是自我舒解。
PS:封面圖片由攝影師高小運友情供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