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真的是懒惰吗

作者: 奔跑在知行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23:06 被阅读8次

    01

    在单位中总会遇到一些人,领导没安排太多工作,他们看起来也很懒,但是这种懒,真的是懒惰吗?还真不一定。

    日本有项研究,把一群黑蚂蚁分为三个组,观察它们的行为。

    研究发现,大部分蚂蚁都能勤快地工作,但有少部分蚂蚁只是东张西望、无所事事。研究人员把无所事事的蚂蚁称为“懒蚂蚁”。

    有趣的是,断绝了蚁群的食物来源后,勤快的蚂蚁变得不知所措,而“懒蚂蚁”却立即行动,带领蚁群去往它们侦查到的其它食物。

    原来,“懒蚂蚁”并非懒惰,它们懒于做杂事,却在收集情报,勤于思考遇到食物危机时的出路。

    02

    按照是否做杂事和思考两个维度,把人分为四类。

    一是忙于杂务,懒于思考。小米的雷军曾说过: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是良好的品质,但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

    如果一味地忙于杂务,并以此作为逃避思考的借口,结果事情会越来越多,从而陷入杂务的泥潭中无法挣脱。

    比如,当上级要求将一批ercel中的数据导出到word中,这类人可能会立即行动,花费大量时间把每一行的数据进行复制粘贴,而不去思考有没有方法直接把数据导出到word中,或者思考为什么要把数据导出。

    二是忙于杂务,勤于思考。这类人一般是单位中的领导或骨干人才,工作事无巨细,眼光长远,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什么都想要会导致对最重要的事情关注不够,长时间的工作甚至可能会损害健康。

    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受先帝刘备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后,每天大事小情一手抓。

    当司马懿得知军中二十军棍以上的刑罚都需诸葛亮审批后,发出“事烦而食少,命不久矣”的感慨,最后诸葛亮五十四岁就病死五丈原。

    三是懒于杂务,懒于思考。这类人都是聪明人,因为做事、思考都要耗费精力,不去做最节省精力。

    但成长本身就是违反天性的过程,从长远来看,懒惰导致的自我失能化的代价巨大。

    从这方面来看,有的父母千方百计托关系给孩子找轻松的工作,初衷当然是爱,可是结果可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四是懒于杂务,勤于思考。这类人的懒只是表象,他们可能不擅长或不屑于做杂务,全身心去思考问题。他们平时看起来显得无用,可是这种无用在关键时刻却有大用。每个成功的公司一定少不了这类人。

    这类人平时做着像“懒蚂蚁”那样的情报工作,或者做着基础研发、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战国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平常除了要待遇外好像没干什么事,实际上却一直在思考孟尝君如何安身立命的大事,最终在关键时刻助孟尝君重回相位,并且“为相数十载,无纤介之祸”。

    03

    单位中,需要大量“低头做事”的勤劳员工,也需要看似“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无论做什么样的员工,都一定要“抬头看天”。

    最重要的是,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懒,真的是懒惰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ps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