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支教旅行·在路上青海省
青海支教纪实6——我眼中的青海

青海支教纪实6——我眼中的青海

作者: 正能量小龟 | 来源:发表于2017-04-04 11:48 被阅读189次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支教志愿者。今天,我在这里记录下这一年中我写下的每一篇手记,希望大家能借由我的笔触,认识真实的支教,认识真实的西部——除了风沙,亦有美景,虽有荒芜,更多坚强。


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

都不回头的火车

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

不会遗憾就OK了

伤心的都忘记了

只记得这首笑忘歌

那一年天空很高风很清澈

从头到脚趾都快乐

我和你约好了

要再唱这首笑忘歌

这一生只要平凡快乐

谁说这样不伟大呢

                ——《笑忘歌》

刚到民和的第三天晚上,手机铃响,我起身出门接电话,漫步在操场上和远在北京的朋友闲聊,一抬头,一种神奇的画面让我惊异的睁大了眼睛:是漫天的星星!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繁多、这么明亮、这么清澈的星星!或者说,眼前这么美丽的画面,如此漫天星斗晶莹闪耀的情景,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只是电影电视特效的结果!我怔怔的仰望着这璀璨的星空,情不自禁的说:“好美啊!”挂掉电话,我就一直呆呆地仰头看着,仿佛伸手就能碰触到这些闪亮的精灵,李白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这海拔近两千米的青藏高原,我能感受到千年前他的那份激动和不可自持。星空犹如一个嵌着无数宝石的大帽子覆在我的头顶,我很想跳一跳去够那些流光溢彩,在这样的夜空中,连如钩的月亮也心甘情愿徜徉在星海里,做一枚普通的坠饰。

一眨眼,来到青海民和整整一个月了,那个夜晚的景色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今天中午,民和电视台的一个记者问我:“你原来脑海里的青海是什么样的?”我笑着回答说:“荒凉,孤寂,都是土路土房子。”然而现实,真的不是这样。我想起来之前二姐跟我们说,她刚上大学的时候她的同学们问她“青海有海吗?”“你们是不是还是骑狼上学啊?”“你们见过电视吗?”……曾经,我也以为即将被援教的青海是完全落后的、封闭的,然而,来到民和一个月了,我丝毫没觉得很孤单、很苦,反而在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之后,不得不由衷的感叹,“西部大开发开发的真好啊!”

今年7月,我一路辗转河南省林州、安阳、郑州,甘肃省兰州,青海省西宁几个城市进行支教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很诧异,这个城市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地方真的是贫困省河南?真的是塞外兰州?真的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大西北吗?初见青海,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第一次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原,头有些痛,人微微晕,但不严重。天低垂,太阳洒下最炽烈的阳光,风轻轻柔柔,空气很好。脚下已踏上西宁的土地,心潮澎湃!出了站台,他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破旧,只是相对于北京的喧嚣,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宁静和安详,心也一下子变得笃定。街道上不时有敞着半边胳膊、披着半边袈裟的藏族同胞和带着纹饰漂亮小白帽的回族同胞,给这座城市添上了一层神秘而别样的色彩。西宁这个地方,毕竟离我的想象太远。他也繁华,他不落后,街道上的小吃招牌和摇摇的酒风昭示着他的与众不同。”

再见青海,我想说:大美青海这四个字,她真的当之无愧!

青海的美,首先美在地域辽阔、山川壮丽。青海雄踞于世界屋脊,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大山横空出世、横亘东西,高山融雪汇成涓涓细流,成就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骄傲与伟大。纵使还没有去过,但是因为过多关注而看到了太多青海的美景美照,烟波浩渺、蓝天白云、草原花海的青海湖,山巅白雪皑皑、云遮雾绕,山下草原无际、牛羊成群,山间林海莽莽、雄鹰翱翔的祁连山,还有原始的地貌、变化的气象和浓郁的宗教文化给人带来的独特心灵体验,“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大美青海正等待着我们用这一年的时间慢慢的走进、感受、融入并被震撼。

而我已经感受到的,青海的美,是美在风俗淳朴、人民可爱。如果你问我,来这儿之后最大的不适应是什么,我脱口而出的回答一定不是气候,不是饮食,不是语言,而是生活节奏。在北京,计算着公交车来的的时间、计算着早高峰堵车的时间,我们着急忙慌的赶去上学、上班;在北京,计算着下课了食堂人多,踩着点儿赶在人潮之前吃一顿匆忙的饭;在北京,出门坐公交、转地铁再步行,钱包里是公交卡、银行卡、门禁卡等等等等;在北京,想约人吃一顿饭,提前一周打好招呼,然后这一周都在纠结要去哪儿吃要吃什么;在北京,我们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在一个又一个deadline之下感受着压力和紧张……然而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都不存在。你会发现,老会计刚刚打完太极,美滋美滋儿的就来上班了;你会发现,5点叫你去吃饭,上一盘瓜子一碗盖碗茶,你就看着他们喝茶嗑瓜子打麻将到8点,然后一盘盘的手抓羊肉、黄焖羊肉、烤洋芋片等等一股脑的端上来,喝酒唱歌好不热闹;你会发现,民和其实就这么大,常去的那几个地方,走着都能到,不管想去哪儿,兜里揣几十块钱就够了;你会发现,11:40的时候手机响起,“12点来门口啊,今儿中午我请你吃饭”,他们叫你吃饭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你会发现,填大约70个人的学杂费发票,会给你超过10天的时间,“不忙的时候再填呗”……青海人会生活,享受生活,并且热爱生活。

前几天,我作为青海省民和县老年合唱团的特邀摄影师跟拍了两天他们的演出活动,真的就不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们的那种氛围所感染了。他们大多六七十岁,一个个浓妆艳抹,大红脸蛋大蓝眼影大红嘴唇,再配上一身大绿或者大粉的衣服,相对来说,确实流露出了一种特别淳朴自然的乡土气息,跳乡下进城的滑稽舞蹈《亲家母》,唱最古老最红色的红歌,他们的节目相比北京确实并不高大上,但你就看着他们那么开心的笑着唱着跳着,照着镜子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想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一点儿,快70岁的人来还那么起劲的跳着快节奏的藏舞,第一天晚上看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想:这帮老头老太太可真是够拼的!但第二天再看,细想起来,为了一场两个小时的演出,他们提前好几个月就一遍遍的排练、彩排,他们起个大早化妆,把自己收拾的精精神神漂漂亮亮的,然后义务的在大广场上把一种精神和情怀传递给大家,这不正体现出来西北老年人那种特别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吗?那浓妆艳抹中蕴含着一股浓烈的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气息,“这一生只愿平凡快乐,谁说这样不伟大呢”?所以说啊,青海人这种毫不矫饰的纯粹,这种随心所欲自娱自乐的生活态度,让我感慨,更让我感动。

这些天一直在想,幅员辽阔的中国,让东部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国的大西北是一穷二白、民生凋敝的,或许,是王洛宾那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把青海唱远了,又或许是“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样的诗句把青海变得神秘而荒凉。然而此刻,在我心中,青海,西部,不再是曾经印象中那幅凄惨的画面,在很多城镇,这里也有陡然立起的高楼,也有宽阔的柏油马路,这里的老人身上确实遗留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粗糙印记,然而这里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包容开放,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的人也是一片幸福安然。纵使大美青海的确和我国东部地区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纵使我才来了一个月对青海还没有更多的了解,但我相信,奋进的青海一定会有着越来越美好的明天!

再过几天,就是十一长假了,我们正筹划着一场陇西之旅,期待着在路上遇见更美的西部!

相关文章

  • 青海支教纪实6——我眼中的青海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

  • 青海支教纪实2——初见青海

    青春选择 雄心万里 好儿女纵横天涯披风沐雨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投入时代...

  • 青海支教纪实——引子

    “老师,我是高二三班的白钰,现在在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的辣一所^_^” 打开微博,一条私信弹了出来。 这个帅帅的小伙...

  • 青海支教纪实7——陇西行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

  • 青海支教纪实9——我和我的学生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

  • 青海纪实

    答应小马哥写篇游记,一直拖到现在,来记录我们的青海行。 和好友相约,先往兰州,而后青海,而带给...

  • 青海支教纪实4——最初的梦想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 才走得到远方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 千钧一发 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

  • 走青海

    走走停停,感受生活百态。 记得很久以前听师妹讲述着自己的青海支教的那段经历,“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这让我对青...

  • 青海支教纪实8——心痛的微机课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加入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走向了千里之外的西域之冲——青海,成...

  • 青海,我的青海

    很多人都有去西藏的梦想,我也一样。和朋友约定过,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18岁许下的愿望,9年了,还是没有实现。可是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海支教纪实6——我眼中的青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pva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