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212: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身心康健,为人之终极追求。从此事者为医。医有小医大医之别。小医,医药之医,大医,则无所不包。
范仲淹有名句流于后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义指良相为治国之大医,良医为疗疾之医。
老子日:“贵大患若身”,“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也;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也”。身国同治之说,便由此生。
佛家曰: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佛之徒众,亦自称为大医。
当乱世之时,百姓居无定所,饥寒交迫,漂泊流离,白骨弃道。是时,人之大患为此。此病,小医无能为力,唯治国平天下者能治,故治国者为大医。君不见,曾有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平凡如社会之百工者,或稼穑,或筑屋,或织衣,或造车,等以千计,以满足大众衣食住行之需。不足,生疾病。故百工者亦为大医。
百姓之日常饮食起居,常能自我锻炼、调整身心、疗治末疾。此非医乎?
此类已足,尚有他求。红尘熏染,欲求不得,生恨、怨、恼、怒、烦,见疑难杂症。王凤仪创性理说病之法,与人说病,时有奇效。此近神奇,易见的道德艺术教化,亦属此类。周所谓礼乐治天下。消恨、平怨、化恼、息怒、散烦、畅怀之功,块磊尽消。此类道德艺术教化者,亦医也。
国家立学校,授学生以技能,能谋衣食之资,无饥馑之苦。传学生以道德,能正心诚意。陶学生以艺术,能畅达胸怀。师者,亦医也。
大而言之,芸芸众生,皆为医焉。
人之立世,惑于物失其本心者,必身陷苦海不可解脱。
我中华之医,其经典著作,着眼不在于身体之细枝末节,立论之根在宇宙社会之大。
诸如此类:“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夫百病之所生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人有财富以亿计,健康为首之一,一失,则亿清零。匹夫如此,国亦如此。治国常以民为先,民之不健,国岂能强乎!
新教育之旨,在于幸福完整。为砺学生谋生之技能,失道德艺术之熏染,以此谋未来国民之康健者,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