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俞敏洪老师的书《老俞对谈录》,感觉受益匪浅,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俞敏洪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智慧大家,他的人生经历是一部自强不息勇于迎难而上的个人奋斗史,加之多年的老师和管理者身份,让他在对谈时不但能侃侃而谈,聊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独到深刻的思考见解,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导访谈对象切入话题,碰撞出思想火花。
读一本书,同时了解不同领域的有趣灵魂,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真的太值了。
每次对谈结束,俞老师都会做一段精彩总结。今天正好读到俞老师在结束对个人成长导师古典老师的访谈后,关于新的一年的人生建议内容,很有感触,非常认同。
俞老师分享了六个词:唤醒、清理、场景、专注、层次、奖励,其中第六个词奖励,让我产生强烈共鸣。
俞老师说,奖励分为两部分,一是来自他人的奖励,二是来自自我的奖励。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表扬和奖励,但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自我奖励,建立一套自我奖励体系,也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事情能够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他举了一个例子,通俗易懂。他说,比如,如果你身体不太好,选择练马拉松,跑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饭量增大,晚上睡眠变好了,就更愿意继续跑下去。然后又不断遇到跑友,相互竞赛,相互鼓励,让你有成就感,变得更加热爱马拉松,最后,不但身体越来越好,马拉松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还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人生变得更加精彩。这就是一套正向奖励体系,由内在和外在的奖励构成,让你愿意持续坚持下去。
这让我立即联想到自己学习写作的历程。当初因为想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找到同频的人,让精神更充实,所以选择了写作。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不但说写能力提升了,而且真正找到了乐趣,同时输出倒逼输入,又爱上了阅读。
现在,我常常关联思考写作来的好处,这已经成了下意识的反应。我发现写作带来的改变真的是方方面面的,是如春雨一般,润物无细无声的。
特别在心态方面,我变得更自信更开放,更喜欢分享,不像以前,比较内敛,总担心过于表达内心,让别人觉得太张扬。
而一旦心态方面打开了,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所以,我做了很多分享方面的事,除了举办公文写作班,在日常与同事朋友的沟通中,我常常说看了某某书,哪一点特别有启发,然后推荐书籍,引导大家多读书。真的是变成了一种习惯,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
而因为乐于分享,我又收到了很多正向反馈。比如,上周末和以前单位一位非常好的朋友聚会,她说,将我的文章《落羽杉,秋天里的童话》转发到朋友圈,并引用了她特别喜欢的一段话:“亭亭玉立于水中的落羽杉,在凛冽的秋风中,却显得格外灵动飘逸,生机勃勃。那一树树如羽毛般蓬松细软的枝叶,或火红,或暗棕,或明黄,或嫩绿,或黄绿渐变,一树一景,千姿百媚,不攀比不抄袭,彰显个性,又相互融合。风起时,如云似雾,好似凌波仙子,流连于粼粼水面,轻歌曼舞。又像江南水乡染坊中高悬的五彩染布,抑或,又似从素净的湖面,升腾起朵朵五彩云霞。”
她还充满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让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我又将自己的文章认真读了一遍,再次感受到了当时写文章时的感动和快乐。
我笑着说,不然你退休后做直播,我来写文案,你年轻时可是单位的主持专业户啊。听到这句话,她也开心地笑了。一篇两个月前的文章,对我们俩都产生这么大的正向奖励作用,太值了。
写作带来的另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是,让我养成了复盘总结的习惯。
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日更的需要,一方面是阅读写作带来的眼界拓展,从论语还有很多看过的成长书籍中汲取了智慧。
而每次复盘后,我总是情不自禁地说,归根结底,都是写作带来的好处啊。
此外,更开心的是,因为喜欢阅读写作,遇到了很多同样爱好的良师益友,我们互相欣赏,互相鼓励,让我比较单一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感觉人生打开了好多窗,五彩缤纷,拥有无限可能性。这不就是典型的正向奖励体系嘛。
这样看来,在今天听到俞敏洪老师讲自我奖励体系之前,我已在践行,而且受益匪浅,所以,特别引发了共鸣。
最后,我想说,如果你想要建立自我奖励体系,选择阅读写作,一定没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