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播概念: 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社会传播的本质是互动
2.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是一种社会信息共享活动 ②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③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双方必须具有共通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语言的重要性: ①语言标志着动物传播向人类传播的的重大飞跃 ②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人类传播的开端 ③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区别于动物世界信号的最根本特征④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劳动。⑤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
4.语言的特点 : ①语言能超越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传播(记录过去 预测未来) ②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内容不受限制) ③语言具有巨大创造性和能动性(手语 多语言 唱歌 朗诵 假声等) ④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元音和辅音的多种变换)
5.语言发展的阶段 : ①口语传播时代 约9万年前 ②文字传播时代 公元前3000年左右 (结绳记事 甲骨文) ③印刷传播时代 公元1045 (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④电子传播时代 1844莫尔斯电报机通信 ⑤ 网络传播时代 1969 (互联网1969诞生 电脑 1946 1924电视机发明 1939黑白 1954彩色电视)
6.符号的重要性 : 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功能 :携带和传达意义
符号分类 :信号 (物理性 超声波)象征符(人类所创造)
7. 象征符性质 : ① 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②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 ③ 由人类自由创造,具有随意性 ④既可表示具体事物,又可表达观念等抽象事物。
(分为示现型象征符 论述型象征符 认知型象征符 价值型象征符 )
8.非语言符号 : ①伴生符(声音高低速度快慢文字的大小) ②体态符号(手势 动作表情) ③物化,活泼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习惯 舞蹈 仪式 更具独立性和能动性)
9.符号的功能 : ①表述和理解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符号化就是传播者表述自己的看法给受传者 受传者接受信息 加以思考做出反馈叫符号解读) ②传达。(社会信息的精神内容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保留下) ③思考。(信息以形象,概念,表象等符号存在于人的大脑,当人思考一种符号时,在脑中建立它与其他相联系的符号的关系,建立更进一步的符号意义留在大脑中)
10.传播中的意义 : ①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意义 ②受传者的意义。接收的意义产生差异 形成反馈。 ③情景的意义。影响传播行为的外部因素,像时间地点条件等影响传播信息。
11.象征性互动理论: G·H·米德 为创始人
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提 : ①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活动的 ②意义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 ③意义是由人类来解释的
12.意义: 意义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意义是互动性传播活动
13.主我和客我理论 : 库利
① 人的自我是伴随着意义的传播活动产生的 。②自我分为 主我(个人的主题意识)和客我 (从周围观察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角色期待)③客我意识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意义交换才能产生。④主我和客我的互动对话中形成统一的社会自我,自我的形成就是适应社会的过程,反过来自我也会对作用于社会。
14.传播过程的要素:①传播者。 信源。②受传者。信宿 ③讯息 (有意义的符号组成) ④媒介 ⑤反馈。
15.直线传播模式 : 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
谁 —— 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 ——向谁说 —— 有什么效果 (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互动性质)
16.数学模式 : 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 ——(讯息)——发射器——(信号)——[噪音] □——(接受到的)——接收器——(讯息)——信宿 (缺少反馈)
17.循环模式 :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
——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 —— 讯息 —— 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讯息 —— (不适用于大众传播,放置于完全对等的关系中不完善。体现人际传播的特点)
18.传播的特点: ①动态性(作用反作用,信息的按渠道流动) ②序列性(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 ③结构性(各个环节和要素都有各自的体系系统)
20.赖丽夫妇的传播模式
特点 :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