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移师西柏坡 毛泽东运筹大决战 蒋介石兵败退台湾
一、移师西柏坡
1942年延安整风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与统一。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自此,中共最高领导人完成了从张闻天到毛泽东的平稳过渡。刘少奇也成为党内地位仅次于毛泽东的中央领导人。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在中共六大召开17年之后七大召开。在中共的历史上,七大的会期最长,从4月23日至6月11日整整开了50天。
七届一中全会选举出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人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史称"五大书记"。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从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共的指导地位。七大之后,王明被排斥在中央领导层之外。1950年秋,他以治病为名举家前往苏联,此后长期留居苏联,1974年病逝于莫斯科。
1946年,3月31日,“五大书记”在陕北的夜色中分手,毛泽东跨上马背,化名“李得胜”,带着600余人转战陕北。刘少奇、朱德等人则东渡黄河到晋绥边区,寻找中共中央新的落脚点。临别之际,毛泽东对刘少奇说:“你们先到白毛女的故乡去!”
相传,在河北平山一带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一个被地主迫害的村姑只身进入深山,在山洞中生活多年,全身毛发变白,又因偷食供果,被附近村民成为“白毛仙姑”。后来,在八路军的搭救下解放。这个故事包含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寓意。
1944年,晋察冀边区工作的记者李满天,根据民间传说写成小说《白毛女》,并与同年秋天托人带给时任“鲁艺”院长的周扬,负责中央宣传工作的周扬认为应把它改写成歌剧。于是,贺敬之、丁毅执笔、并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共同排练。
1945年4月28日,也就是中共七大召开的前一天,五幕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为大会献礼。当时,王昆饰喜儿、陈强演黄世仁。首演成功后,接着又连续为群众演出,一时轰动延安。
正因为如此,刘少奇到达晋察冀边区后,在和聂荣臻商定中央“工委”住址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白毛女的故乡在哪里?”聂荣臻回答:“就在平山县西柏坡!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对外称“工校”。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
二、夜宿五台山
陕北分手4个月后,毛泽东到达了转战陕北的最后一站米脂县杨家沟。在杜聿明的老宅,毛泽东亲自起草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预言全国范围的大反攻“局面展开,胜利可期”。果然,形势急转直下。
1947年底打下的石家庄,把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体,华北大局已定。1948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3月23日,毛泽东便率领中央“前委”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向西柏坡进发。
4月9日傍晚,因遭遇罕见的暴雪,毛泽东一行顶风冒雪上了五台山,夜宿塔院寺方丈院。第二天一早,毛泽东等九人由老方丈作向导,游览了寺院。
毛泽东与老和尚边走边聊,问了三卦:
第一次是在塔院寺的鼓楼,毛泽东问革命能否成功?老和尚答:“能!一定能!天随人愿嘛”;
第二次是在大雄宝殿的抽签处,毛泽东得一上上签,老和尚随口说道:“施主此行平安无事,一生上上大吉”;
第三次是在钟楼撞钟时,毛泽东撞了三下,老和尚念道:“施主远道而来,撞击铜钟,必能声震寰宇。”
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文殊菩萨的道场。毛泽东的外祖母和母亲都笃信佛教。毛泽东出生前,他的母亲文七妹已生过两个孩子,但都没有成活。
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个孩子时,虽已冬至,但这一天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她母亲唯恐这个孩子再夭折,就将他寄养在娘家,湘乡县唐家坨。
该村的村后有一潭,名曰“龙潭口”。潭口旁立着一块巨石。石上建有一座小庙,即石观音庙。毛泽东出生不久,外婆及母亲文氏就把他抱到“石观音庙”,烧香叩拜,并认巨石为干娘,取名“石三伢子”。
1908年,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生病,久医不愈,于是许下心愿,去拜南岳菩萨。可是,体虚无力不能成行。年仅十五岁的毛泽东便代母亲去南岳还愿。
毛泽东一行当天就离开五台山。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先期到达了西柏坡,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后于西柏坡会合。
二、三大战役
当时,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大院,不过是一排低矮狭小、土坯垒就的农村房舍。大院自东往西,依次住着周恩来、任弼时、毛泽东、刘少奇。
在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房舍之间,四间被打通的土砖房,就是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就在这一间只有35平方米的土砖房里,毛泽东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毛泽东主管打仗,他的卧房连着办公室,身边有两部立式军用电话和两个土造的电铃。机要室收到各战区的电报,直接送给毛、周,并不经过参谋人员。逢有紧急军情,毛泽东总是亲自拟写电文,注明“发后请周、朱传阅”或“传阅后发”。毛泽东一小时就能起草两三份电报,电台常常是这份未发完,下一份又送到了。一个电报从毛泽东起草,到机要室登记,通讯员发出,三环相扣,有力地争取了时间。周恩来曾说:“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炮,就是天天发电报。”
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黄维,1975年被特赦后,走出战犯管理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西柏坡。他想知道,毛泽东怎样在短短4个月内就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迈进军委作战室的门,黄维借着幽暗的光线,打量着屋子里简陋的一切,由衷地叹息:“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敌我兵力对比,已由战争初期的3.4:1缩小到1.3:1,决一胜负,已迫在眉睫。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东北居首。东北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毛泽东提出“封闭蒋军在东北,各个歼灭”,命令东北野战军“关门打狗”,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起初,林彪却要打北面的长春。锦州战役打响之前,中央与东北野战军之间往返了20多封电报,有的电文长达几千字,而间隔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最后以毛泽东“甚好,甚慰”的电文收尾。两个月的辽沈之战,西柏坡共起草了46封电报。
与此同时,蒋介石与卫立煌之间也产生了分歧,一时间,专机频繁起降于沈阳和南京,直到锦州战役打响。辽沈战役激战52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万余人。东北全境宣告解放。
辽沈战役结束后的第4天,淮海战役又起。中央电令东北野战军结束休整,挥师入关。1948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战争之初,毛泽东电令“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扫除徐州以东之敌,断其海上退路。打法是,先来个中间突破,然后全歼黄伯韬。”
刘伯承与邓小平看了这封电报心领神会地说:“这叫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淮海战役,西柏坡起草电报命令64封。最后,黄伯韬骑在屋脊上翘首南京,但南京只给他空投了一封言之无物的慰问信。淮海战役,经过66天,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华北“剿总”傅作义面临着东北、华北联合打击的威胁,已成惊弓之鸟。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淮海战役结束后21天,平津战役也结束了。西柏坡发往平津前线的电报89封,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等少数据点外,全部获得解放。
通过这199封电报,小小的作战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用周恩来的话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空城计
为了挽救败局,蒋介石亲赴北平,与傅作义想出了“穿心战术”,偷袭西柏坡。不过,就在傅作义密令发出的当晚,《盖世报》采访部主任刘时平就在饭局上从老乡嘴里套出了这一阴谋。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刘仁向中共中央发出特急电报:10月28日拂晓开始行动,敌人10万机械化装备的部队正向保定集结,请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务必做好准备,以防不测。
此时,中央机关以及机要文书档案、中央保育院、幼儿园等,刚刚从延安搬来,西柏坡只有一个警卫连的兵力及部分地方武装,总共不过1000人。当时西柏坡周围的机关已经开始向深山里疏散,但毛泽东坚持不走。
10月26日晚,毛泽东决定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他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的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
毛泽东在这篇评论中,把傅作义的偷袭计划抖搂得干干净净,甚至连参战各部队番号、将领以及作战方案、任务等都说得清清楚楚。并评论说,解放军已经紧急动员一切力量,要全歼偷袭之敌。
这篇评论由新华社向全国公开播发,并在解放区各报公开刊登。蒋介石、傅作义大吃一惊,生怕遭到埋伏,只好急令部队撤回北平。直到11月3日,他们才搞清,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并无重兵守卫。
蒋介石后悔莫及,有部下建议他再杀个回马枪,蒋介石长叹一声说:“晚了,这次共匪可是真有准备了。”
毛泽东导演的这出现代“空城计”不摇羽扇,不抚琴,靠的却是新华社的一篇电文。
历经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遭到中共拒绝。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
1949年9月,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
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广州,李宗仁只得飞往重庆。李宗仁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为由转往香港。国民政府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