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庄雯洁
周末《丹行线》开播,让最近常常出现在娱乐八卦里的朱丹有了新的闪亮出口。

35岁这年,我决定去拜访世间美丽而富有力量的女性。
我想问她们,女人要如何面对衰老和死亡,如何获得长久的幸福,
如何选择人生的路,如何度过苦难。
——《丹行线》

这是一档文化旅游纪录片,每集十几分钟。第一集里,朱丹去往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乌布德村,探访一位助产士Robin Lim,她也是健康地球母亲基金会创始人。多年前妹妹因为生产而去世,给了Robin很大的冲击,于是这位美国人卖了夏威夷的房子搬来乌布德村定居。依靠捐助建立了帮助女性生产的机构,让更多的女性可以在爱和关怀中诞下新生命。


Robin说当年巴厘岛上死亡率第一位的就是产后大出血,而带来新生命不应该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以生育作为《丹行线》开播第一集的主题很有力量。兴许是刚生了第二个孩子,我看到水中分娩后抱着孩子的妈妈就哭的不行。宝宝出生后第一次自己呼吸,第一次依偎着妈妈,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次感知这个世界的各种声音。每个宝宝都应该带着爱和祝福来,但是这份爱和祝福同样也应该属于母亲。我相信每个母亲看到这个片段内心都会是颤抖的。这种颤抖好像是形成某种共振一样,将也许本来完全不熟知彼此的女性联结到一起。


四个月前我生下第二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剖宫产。生老大并不怎么顺利,当年的故事说给未生育的姑娘听都已经变成了恐怖片,所以当我第二次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内心的情绪不言而喻。在麻醉渐渐地将我的下半身变成一个冷冰冰的木乃伊之前,我的手摸摸手术台,心里暗暗想:Hello,老娘又来了!
现在想想,那时颇有点英雄气概。心想,手术台就是我的战场,之前一仗打的并不漂亮,所以这一仗我要好好打。而特别的是,这个战场只属于我一个人。我那么孤单,那么悲壮,又那么激动。我也许可以在战前战后与人谈论这场战斗的惊心动魄、起承转合,但永远不会有人与我一样“感同身受”。也许可以认为有点可怜,但也许也可以认为这个瞬间于我而言那么特别。天地间,岁月间,这个瞬间,只有我触摸到了。
整个手术的过程,我心里内心里不断不断地重复着两句话:
1. 宝宝,妈妈爱你。
2. 妈妈,我爱你。
让孩子诞生之后,医生把他抱过来,贴了贴我的脸。我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我听见医生开玩笑地说,第二个了还是这么激动啊!是的。我还是这么激动。甚至是我在打下这段话的时候都很想哭。
妈妈们承载了多少疼痛和情绪后带来了新生命,而匆忙的生活常常让这个过程变得有些许麻木,让”诞生”变成了只是一件”事情”。按部就班地度过9个月,按部就班地坐月子、喂奶、换尿布,按部就班地等待渐渐长大送幼儿园...
如今,女性谈论到生孩子,更多地是:
——害怕如何度过恐怖的产后情绪起伏期
——担心生完孩子后没人带,教育不好
——担心没有个人时间
——担心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愧疚感扑面而来
.....

朱丹问Robin:你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Robin说:In order to come to earth, you have to have love. (想来地球走一遭,爱是必要条件。)
不管爱是不是在你的价值观排序里排的上号,你都不得不承认在女性和生育这个话题中,爱以不同的面貌铸就了很多人。片子开篇朱丹旁白里那些“世间美丽而富有力量的女性”虽然拥有千面,像是生命力旺盛的繁花开出多多不同色彩,但就像流淌了千万年的生命一样,背后亘古不变的爱细细想来真叫人感慨。

节目尾声,朱丹旁白问自己:还有爱的能力吗?
我们还有珍惜享受每一天的日光、雨水、鸟叫的能力吗?
我们能在换尿布、喂奶、接送兴趣班、陪做作业、睡前故事里找到爱的不同面貌吗?
我们是否还能忆起孩子诞生时留下的眼泪?
Robin的孩子在年幼时会抱着木瓜树说木瓜树爱我。我有时也想拥抱不同的女性,说请好好爱自己,爱这趟生命旅程,爱自己拥有爱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