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有一种苍凉的底色,看上去像刚刚雪霁的天空,虽不是阴的,然而没有光,也没有黑暗,只是那一片空落落的灰蒙。她的散文成就虽不及其小说,但确充满了热情的阳光和色彩,独具一格的内容和文风又非其小说可以代替,也许正是散文这种不拘一格的形式,使她可以游刃有余的在更大的空间里显示她的才华。

人可以不懂她好在哪里而仍旧喜欢同她做朋友,正如她的书可以有许多不大懂它的好处的读者。——我看苏青
无论怎么说,苏青的书能够多销,能够赚钱,文人能够救济自己,免得等人来救济,岂不是很好的事吗?——我看苏青
看苏青文章里的记录,她有一个时期的困苦的情形虽与我不同,感情上受影响的程度我想是与我相仿的。所以我们都是非常明显的有着世俗的进取心,对于钱,比一般文人要爽直得多。——我看苏青
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她本心是忠厚的,她愿意有所依阿;只要有个千年不散的宴席,叫她像《红楼梦》里的孙媳妇那么辛苦地在旁边照应着,招呼人家吃菜,她也可以忙的兴兴头头。——我看苏青
张爱玲和苏青这一对闺蜜,是怎样的相互倾慕,相互怜惜!直好到“可以换衣裳穿”的程度。从爱玲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苏青的褒赏,在她眼中苏青是完美的,而苏青也在对《新中国报社》的采访时说:“女作家的书我不看的,我只看张爱玲。”
如此一对“倾城璧人”、“神仙姐妹”,最终还是被世俗肥皂剧的“三角恋魔咒”给套路了,逃不脱的时间空间,逃不脱的男人,让她们渐行渐远,最终形同陌路。有文学作品将胡张恋喻成“旷世奇缘”,我想这仅仅是对于四十年代上海的胡张而言吧,或许当时的苏青与多年后飘泊异乡的张爱玲并非是这么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