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很多同事都发现自己今年的工资比去年的好像要少,不知道为什么。新来的同事也发现所发的工资好像没有刚入职时人事所告诉的那样高,于是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甚至有的人要去讨个说法,可能还有人已经在做跳槽的准备了。
是的,对比其他学校,我们的工资是不太高,大家从各处打听到的信息都有,与过去我所待过的学校相比,我的工资缩水太多了。但是仔细去看看那些给高工资的学校,还是有很多地方让我无法承其重。一个学校的老板就像ZHOU BA PI,给你高工资一定给你高期待,达不到他的期待,就是各种不尊重;另一个国际学校,那里的学生让我教的特别没有成就感,有时候,你还要DI SHENG XIA QI的去讨好他。再看看现在的学校,的确还是有很多不完美,有时候也觉得院长给我们的要求特别的高,但是我还是觉得在这里能学到东西,知道自己在成长,在进步。
今天中午又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在这次会议过程中我看到了其他教研组的优秀做法。比如高中的英语组就知道从问题出发,让大家围绕现在的问题去思考对策,而不是停留在问题里;初中数学组能围绕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成几个模块系统化的开展工作。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么多年虽然做过很多学校的教研组长,但是我们都是自己各搞各的,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做管理,如何去带团队,最多就是带他们进行集体备课的研讨。
原来在其他学校的时候,我就很羡慕这所学校做什么都有系统化的思维,不是东一榔头西一锤,而是很有体系。现在我知道这些都是院长的管理思想在引领。我们的导学案、限时训练、考前复习资料都会系统编制;然后现在看他们其他组,也是对课标的研读也是系统化,对中考考点的研究也是有自己的章法,我就忽然明白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小切口的优化和进步(比如每日一晒,每日一题、每周一文,每课一播等等),按照一定的体系就是一串特别美的珍珠,最后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个人品牌。月进阶也不是去做具体的事情,而是按照年级和学生成长的特点来设置基础目标和高阶目标,这样就会不疾不徐的向上攀登,就是登山的思维。院长今天还提到讲题绝对不是对答案,不是讲一道是一道而是拉动荷花带动藕,即使是讲习题课也要学会用系统化的思维:我今天是要讲哪一类型的题还是讲哪一个体系的知识,突破一个重点。
找到自己的那片雪,借力优势,然后去列清单,最后去落实清单就会真正落实优势,放大优势。我忽然就悟到了这个点。后期我要做的就是梳理我们教研组要一步步登山进阶的小台阶是什么,然后一点点的往上攀登。
不要总是用工资来权衡你是否该留在这里,你还要思考你的能力有多大,你在这里还有什么隐形的价值和成长的机会是看不见的,它比金钱更值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