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第五章:无字碑之谁来接班
艺凡:皇帝要里太子,但武则天可怎么立呢?
易中天:她也纠结,弄不好就像秦始皇一样,二世就亡了。但,武周更麻烦。因为照理说,如果皇帝有儿子,皇位就应该传给他,或者皇子中的一个。然而武则天的皇位,却恰恰从儿子那里夺来。这费尽心机历尽艰险才弄到手的东西,有还回去的道理吗?
艺凡:这确实麻烦,那传给谁呢?
易中天:不能传给儿子,就只能传给兄弟、侄子、女儿。可惜尽管“兄终弟及”也符合继承法,则天皇帝却不是兄,也没有幼弟。传给女儿也不行。女儿当皇帝,女婿算什么?皇夫或男皇后吗?再说女儿死了以后又传给谁?外孙女吗?
艺凡:儿子、女儿、兄弟都不行,那传给谁?
易中天:只能传给侄子。侄子也有两种。一种是李治的。
艺凡:那还不如中宗李显或睿宗李旦,好歹也是女皇陛下自己的亲骨肉。
易中天:这样算来算去,可以考虑的就只有武家的侄儿,而且人选现成。
艺凡:谁?
易中天:这个人就是武承嗣。武承嗣是武则天同父异母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元爽和哥哥武元庆与他们的后母,也就是武则天的生母荣国夫人关系恶劣。因此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便将这两个哥哥贬到地老天荒,表面上谦逊退让,实际上公报私仇。武元爽甚至还被牵连到武氏投毒案中,家属也被流放到岭南。至于父亲武士彟的爵位,则由外甥贺兰敏之继承。可惜贺兰敏之同样必须去死,武则天这才重新想起本家的人,也才将武承嗣从岭南接回继承周国公的爵位。
艺凡:那武承嗣的天都呢?
易中天:咸鱼翻身的侄儿倒是乖巧,并不记恨姑姑的杀父之仇,反倒心甘情愿充当鹰犬和走狗,因此武周革命之后便被封为魏王。
艺凡:说起来武承嗣也确实卖力。那块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字的石头就是他伪造的,萧淑妃两个儿子的谋反案也是他指使周兴炮制。
易中天:已经很难统计,此人究竟伙同其他酷吏为姑姑搬掉了多少绊脚石,又陷害了多少人。但是可以肯定,王庆之出面组织的请愿活动,他是总导演。只不过这一回,是为了自己。
艺凡:武皇准备立武承嗣为储了吗?
易中天:可能有,事实上王庆之起先也颇受优待。陛下甚至给了他特别通行证,以便随时可以出入宫廷面陈己见。这就足以让他得意忘形。
艺凡:为什么又被一脚踢了出去?
易中天:因为李昭德给武则天打了预防针:承嗣既已封王,那就不宜再拜相。以皇亲国戚之尊,而居中央政府之要,是不合适的,也是有风险的。魏王的权力不能太大。
女皇解释:承嗣是朕侄儿,故委以腹心。
李昭德说:儿子尚且有篡位弑父的,何况侄子?
女皇猛省:我没想到!
艺凡:想法变了,心情和感觉也会变。
易中天:此刻的王庆之在女皇陛下眼里,已经由采花的蜜蜂变成了逐臭的苍蝇。然而这家伙却不识大体,还要纠缠不休,便只能一掌拍死。武则天没把他交给武承嗣,而是交给李昭德,意思十分明显。
艺凡:李昭德怎么做的?
易中天:李昭德却意识到,这是一言兴邦的难逢机会,于是趁热打铁向武则天进言:请陛下想想,自古以来有侄儿为姑姑立庙的吗?天皇是陛下之夫,皇嗣是陛下之子,没有谁比他们跟陛下更亲,陛下当真忍心天皇得不到祭祀吗?女皇无言以对。第一次储位风波就这样过去了,但绝不意味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艺凡:李昭德不过延缓了火山的爆发,他的说词也并非完全在理。历史上是没有侄儿为姑姑立庙的事情。
易中天:但是请问有女人当皇帝的吗?既然如此,怎么就不能像祭祀娲皇(女娲)那样祭祀女皇呢?讲不通吧?其实真正打动武则天的,是“弑君篡位”四个字。
艺凡:这让她顿时明白,此刻无论立谁为储都有风险。
易中天:上上之策是既不断绝武承嗣的非分之想,同时保留李旦的皇嗣身份。皇嗣跟太子是不同的。前者只是认可血缘,后者才确定权力继承的政治关系。
艺凡:谁来接班,仍然是巨大的悬念。
易中天:悬念即伏笔,伏笔即炸药,炸药即隐患。此后,两派斗争的激烈程度如下表所示,不亚于革命之前。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斗争有两条线。
艺凡:哪两条线?
易中天:一是主张仁政的官员与酷吏斗,二是拥戴李家的大臣与诸武斗。
艺凡:诸武与酷吏是联手的。
易中天:对,其中大案有两个,一是靠安金藏以死相争才平息下来的皇嗣李旦被诬案,二是神功元年的谋反案。第二个倒不是冤案,却因为主犯血口喷人,酷吏趁机株连,被灭族的海内名门多达三十六家,判处流放的达一千多人。
艺凡:武周时代,照样还有血雨腥风。
易中天:在一次朝会上,当吉顼又要引经据典时,武则天却拦腰截断。她说:每次上朝你都喋喋不休,朝臣和朕早就不胜其烦,不如来讲个故事。当年,太宗皇帝有匹烈马,谁都驯服不了。朕却说,这件事一点儿都不难,只要有三样东西就行。先用鞭子抽。不服,用铁锤打。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喉咙。朕的这股豪气,太宗皇帝可是大为欣赏。
然后女皇问:你莫非要弄脏朕的匕首吗?
魂飞魄散的吉顼只能伏地求饶。
吉顼一案意义非凡,因为他原本投靠了武承嗣。神功元年的谋反案,就是他向来俊臣举报,由武懿宗审理的。现在连他都反对诸武,很能说明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因此,当贬往外地的吉顼向武则天辞行时,女皇接见了他。
陛下吩咐赐坐,问他有什么要说。
吉顼问:和水土为泥,有纠纷吗?
女皇说:没有。
吉顼又问:分一半为佛,一半为天尊,如何?
女皇说:那就有纷争了。
吉顼顿首说:臣也认为是这样。宗室和外戚各安其分就天下太平,势均力敌就纷争不已,请陛下三思。
女皇说:朕何尝不知。但事已至此,又能怎样?
也许,这得去问狄仁杰。
且听下回分解,狄仁杰脱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