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29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29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2 07:41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第六章:鬼神之人有病,天知否

艺凡:今天咱们讲点啥呢?

易中天:占卜。

艺凡:在古代,占卜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易中天:对,大事小事都要先占卜,尤其是打仗。前文提到的,楚国围攻郑国,郑国就占卜了。

艺凡:占卜的结果是啥呢?

易中天:他们先问:跟楚国讲和,有可能吗?征兆显示没有。又问:在太庙里哭,把战车都开到街上准备巷战,有可能吗?回答是有。于是国人来到太庙号啕大哭,守城的战士则在城墙上号啕大哭,一直哭得昏天黑地。

艺凡:哭?有用吗?

易中天:你还别说,真有用,楚国退兵了,留出时间让郑人修城。

艺凡:这是楚国想招降。

易中天:也许有这个可能。

艺凡:郑国不也是晋国的小弟吗?当郑国被围攻的时候,晋国在干什么呢?

易中天:以豪华的军事阵容来救郑国。晋国号为三军,实为六军。因为三军的统帅和副帅,都各有一支部队,每军也各有两个大夫,中军统帅则为元帅。

艺凡:也就是说,郑都被围时,晋国六军齐发。这可以说是晋国的全部主力了。

易中天:对。

艺凡:搞笑的是,晋国还没到,郑国投降了。

易中天:抗不住了,只能投降了。

艺凡:晋国在得知郑国投降时候,怎么做的?

易中天:前进还是后退,就成了一个问题。继续前进是没有意义的,也师出无名。

艺凡:也对,都投降了,你还救什么?

易中天:前进还是后退,就成了一个问题。继续前进是没有意义的,也师出无名。

艺凡:尴尬不?

易中天:箭在弦上,晋楚终于交手,这就是“邲之战”。

艺凡:战况怎么样?

易中天:过程挺复杂,结果很清楚,晋军打败。没失败的,只有士会统帅的上军;先撤退的,则是赵婴齐指挥的部分中军。因为他们事先都做好了战败的准备。溃不成军的其他部队,则在半夜三更黑灯瞎火地渡过黄河,吵吵嚷嚷整整一夜。荀首的儿子知罃也在战争中被俘。荀首只好又杀回去,射死夏姬的丈夫襄老,俘虏了楚国的王子,最后才换回儿子。

艺凡:晋国这么不堪一击吗?

易中天:也不是,主要内部意见不同意,事实上,从一开始,晋军六帅十二将,意见就有严重分歧。中军副帅先縠,中军大夫赵括,下军大夫赵同,主张跟楚军决一死战;上军统帅士会,下军统帅赵朔,下军副帅栾书,下军大夫荀首,则认为应该避其锋芒。荀林父是新上任的元帅,原本威望不高。此刻夹在两派之间,更是举棋不定,完全没有了主张。

艺凡:这是打仗大忌啊。

易中天:先縠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縠说,身为军帅,却像懦夫,诸位做得到,我做不到。晋国的霸权如果丢在我们手上,不如去死!于是,自说自话带了部队就过河。这就是盲动了。

艺凡:盲动就会导致被动。

易中天:对,先縠过河后,军法官韩厥便对荀林父说:这支部队单兵深入敌境,多半是有去无回。您老人家可是元帅。部队不听指挥,这是谁的罪过?更何况,无论丢失属国,还是损兵折将,都是大罪。既然如此,不如进军。就算兵败,六个人来分担罪责,也比您一个人扛着好。晋军这才全部过河,安营扎寨。

艺凡:过河之后,意见该同意了吧。

易中天:哪有,中军副帅先縠则一如既往地刚愎自用。上军统帅士会和副帅克卻提出要加强战备,先縠居然也反对。士会只好让上军大夫巩朔和韩穿埋伏起来,中军大夫赵婴齐则悄悄地去准备撤退的船只。最后,这两支部队总算得以保全。

艺凡:如此群龙无首,各自为政,盲目被动,找不着北,岂能不败?

易中天:与晋国相比,楚国就好多了,上下齐心。

艺凡:人心齐,泰山移,但这个结果,老天知道吗?

易中天:有人说知道,六十年后有一个人说,邲之战的结局,占卜已经预示过了。只不过,占卜是在城濮之战,比邲之战早了三十五年。

艺凡:当时占卜的结果是啥呢?

易中天:是楚胜晋败,结果却是晋胜楚败。占卜是不会错的。所以,邲之战,楚国必胜无疑。

艺凡:这样也行?这是谁占卜的?

易中天:蹶由。

艺凡:蹶由是谁呢?

易中天:且听下回分解,迟到的应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yf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