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再备课《鲁滨逊漂流记》。
无限感慨,一年前的我,正被这篇课文困扰,因为突然告知要上公开课,而且有教研员来诊断,有校长、全校语文老师来听课,慌了。
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拖延,若一开始,知道有可能是“你”,就多花点心思……若……人生没有如果,以为可以逃脱,以为活动肯定会延后,但没想到,就要见见世面。
周一上课,那个周末的夜晚,深夜、凌晨和婵姐奋战,设计教案。
临时调整,原本设计的第一课时,改成了同课异构的第二课时。
人,在慌张的时候,最容易急躁,不是偶像,却有偶像包袱,还没开始,自己先乱了阵脚。
这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只知道围绕课后习题来,只想着设计创新,有亮点 ,肯定就OK了,全然忘记了目标的定位和精准,全然忘记了,就照平时家常课的路子来,也没有问题。
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此浮躁的设计,如此慌张的心态,自然,再好的设计,也是浮云,课堂,更是慌慌张张走流程,不够沉稳,不够深入。
如今,又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了,此刻的我,有了更多的思考,范老师、尹校、余主任说得对:这是小说,课堂上分析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这是环境;他是怎么解决困难的,这是情节;而从他的心态改变,就可以自然得出人物的形象,情节和环境,都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
当然,更有一丝愧疚,尹校当时建议我再到别的班上几遍,自己却给自己找了借口:别的班都上过了、自己太没有时间,诸如此类,重上的设想最终搁浅,一直到了现在,换了新的班级,有了另一批孩子。
上好课,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孩子们的成长,我们输不起,孩子们等不起。
至此,再优化自己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通过预习检测,解决重点字词。
2、通过对比梗概、节选中的对应段落,了解梗概的特点,为习作做准备。
3、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列小标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1、通过列表方式,分析小说环境和情节。
2、通过鲁滨逊心态变化,感悟人物形象。
3、通过对比好坏,在生活中,学做一个乐观的人。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唯有放宽视野,让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笃定地相信自己,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
不焦虑,不慌张,也许成长得很慢,但,方向对了,慢,也是一种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