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第7篇:诸葛亮为何偏爱《梁父吟》?

第7篇:诸葛亮为何偏爱《梁父吟》?

作者: 孔己乙 | 来源:发表于2021-12-14 19:47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刘皇叔自从成立帮派以来,一直混得不理想,手下没有几个小弟,还总有人来踢场子。虽然有两个铁杆粉丝关羽和张飞,可是二人虽然号称“万人敌”,文化水平却不高。关羽虽然熟读《春秋》,可是这本书的理论仅仅指导过他一次实践,就把刘皇叔坑惨了,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

    好不容易收了一个本科毕业生徐庶徐元直,又被曹操使坏,抓走了徐庶的老妈,要挟徐庶投降。徐庶没办法,离开刘备,去投曹操。临走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一个硕博人才诸葛亮。先是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如何如何尿性,又简单介绍了一下生活现状,“躬耕于南阳”,然后着重强调了一点,“尝好为《梁父吟》”。这一句似乎有些突兀,诸葛亮别的兴趣爱好不说,偏偏强调“好为《梁父吟》”,还是经常性的行为!

    《梁父吟》到底是什么样的著作,为何让诸葛亮如此爱不释手?

    先看一下《梁父吟》的内容:步出齐门外,遥望荡阴里。里中为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他们勇猛无比,为国家立下很多功劳,只是他们个性高傲,如果联合起来,足以威胁齐国王室的安全,这使得齐景公和晏子都很担心,于是晏子就设计除掉了他们三个,就是《梁父吟》中所说的“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知道了《梁父吟》的具体内容,我们大约能理解诸葛亮为什么如此钟爱于它了。武将再牛逼,谋士们只需动动脑筋,毫不费力就能把武将制服。诸葛亮是三国里的第一谋士,作为一个谋士,当然,他也想像晏子那样成为“国相”,能够力挽狂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事实上,他后来也真的做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皆“万人敌”,却完全听命于他的指挥。帮助刘备逐渐扩大地盘,开创鼎足三分的局面。

    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作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诸葛亮高声吟唱《梁父吟》,是在尽情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不断坚定自己的远大理想,等待建功立业的最佳时机。也就是有朝一日能成为像晏子那样的“国相”。

    但是,这样理解,其实是片面的。或许,在诸葛亮心中,他是渴望成为晏子那样的“国相”,可是,他对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做法其实是不看好的,甚至是否定的。

    晏子的智谋是很高明的,却有些过于歹毒了。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为齐国立下过汗马功劳,只是因为个性高傲,晏子就担心他们联合起来造反,威胁齐国王室的安全,就用“二桃杀三士”的办法,把三位有功之臣做掉了。

    或许当时齐国已经很强大,牛逼的武将有很多,不在乎这三个。诸葛亮就不会这样做,他明知道魏延久后必反,还是留着他在军中效命,是因为怜惜他的才干。

    《三国志•蒋琬传》载:“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后来,蒋琬继诸葛亮为相,“承诸葛之成规”,“边境无事,邦家和一”。诸葛亮力救蒋琬,为蜀汉留了一位国之栋梁,用心与晏子是不同的。

    《李严传》载:诸葛亮北伐,以李严为中都护催督粮运。值天霖雨,运粮不继,严遣人呼亮还军。军既退,严却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上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诸葛亮“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奏请废李严为民。后来诸葛亮病死,李严因为“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由是“激愤”,亦“发病死”。

    《廖立传》载:廖立以罪废为民,徙置汶山。闻诸葛亮死,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

    诸葛亮奏免李严以后,曾对李严之子李丰说:“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之也。……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临书长叹,涕泣而已!”诸葛亮为国惜才如此,与“晏子”谋诛“三士”相比,不知甩了几条街!

    由此看来,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不是在琢磨怎么才能混到国相晏子那个地位,而是在深深地惋惜被晏子用二桃除掉的三个勇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篇:诸葛亮为何偏爱《梁父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ey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