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之后无儒家

作者: 随意de徘徊 | 来源:发表于2018-11-26 18:08 被阅读28次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自《诗经》以来,托物寓意的篇章特别多,而这首是唐初最早的咏蝉诗。

作为唐朝“咏蝉三绝”,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写患难;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写牢骚;而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则写作者自己。

作为负责国家藏书的官员,虞世南能文辞、善书法,唐太宗多次对其德行与文词大加称赏。

全诗以“垂緌”入手。“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而“垂緌”则暗示了作者的高官身份。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梧桐是高树,“疏”见树之挺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指蝉声长鸣悦耳动听,“出”字则是指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古人认为蝉栖高树、饮清露,所以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鸣声,但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很容易感受到作者的隽朗逸韵。

由于前两句作者将“贵”与“清”的形象进行了高度统一,所以到了三、四两句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自、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了作者的高度自信与雍容不迫的风度。

因此清朝沈德潜在评价此诗时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而这样的品格一直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的。

传统中国的“士”起始于春秋战国,终止于清朝。虽然其性质和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士”对自我的要求却从来没变过。

把《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行为规范整理一下,不过是:追求仁义、讲究中庸、言出必行、举止温良、肩负道义、勇于担当、懂得自我反省,强调的都是个人的人格美。

因此,当虞世南以品行做到“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时,曾国藩对自己评价的则是:论考据、词章的学问,他不如古人,论对中国的总体认知,古人不如他。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同治中兴”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通过他与张之洞为首官员的努力,使中国经济和军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与恢复。

和一般理解不同的是,在性格上曾国藩并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而是一个具有典型“巴蛮”气质的人,也就是一直撞南墙,直到撞破为止。而这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气质,却是曾国藩能成功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的关键。

若论当代影响力,曾国藩排第二,没人能排第一。

11月26日是曾国藩的诞辰,他或许是传统意义上最后一批儒家,而“同治中兴”的失败也是中国士大夫依照传统理念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随后便不见儒家。

相关文章

  • 文正之后无儒家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自《诗经》以来,托物寓意的篇章特别多,而这首是唐初...

  • 书法艺术

    书法,我欣赏柳公权的庄严正大,以为儒家君子之书,欧阳询之书法亦正。而排斥宋徽宗之瘦金体,软媚无骨。我以为儒者字要正...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9】

    儒家的道统: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后,宋儒越过汉儒,独尊韩愈,以韩愈为孔孟之后的道统人物。我们今...

  • 读书笔记-阳明心学

    引言: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历史渊源 儒家 孔子之后分六家,即: ...

  • 圣人无隐,圣经无隐2018-12-07

    圣人无隐,圣经无隐 或谓儒家有一套隐性的“生命修炼心法”,那是以心传心的心传或口耳相传的秘传,孔孟之后就已失传,连...

  • 《论语》共修(一二0)智、仁、勇:学会儒家的“三达德”

    《论语·子罕》智、仁、勇:学会儒家的“三达德”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原 句 译 文:...

  • 文正湖畔思文正

    海叶为娄星区笔会踩点,选的是文正湖。看他发的朋友圈信息,我对娄星区笔会有了期待。有了期待,就有行动。时刻关注娄星区...

  • 怎么转化?

    如何将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 还是从基础上转化靠得住。人道、天道之后就是圣道。 如果没有建立基础,没有修好儒家文化孝...

  • 步韵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静夜有思

    夜静无纷扰,方能避世华。 天人求至道,义理守儒家。 身正除污气,风和长丽花。 诚明须淬炼,雾锁念晴霞。 原玉:孟浩...

  • 文正

    也曾,挥毫翰墨,创“衔远山,吞长江”之景,以应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未想,暮年困守延州。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正之后无儒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fi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