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接触“为人父母”这个话题,是源于豆瓣上的一个小组——“父母皆祸害”。我去上面大致浏览过几条,充斥着对于自己和父母的怨念。我想象不到,这些孩子都是源于怎样的家庭,过着怎样的生活,才会有如此强烈的愿望,期望自己的弱势与渺小能够让人听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孩子“不完美”的人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来自于父母的“不及格”。所以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学会去做一个父母,有时,比学做一个孩子,更加重要。
为人父母,真的不需要做得太多
《极简父母法则》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其中最受用的原则莫过于“放手”二字,它让我明白,其实做父母,并没有我们看到的或者想象到的那么麻烦。
今天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对母子,小朋友应该才两三岁的样子,走路都还走不稳。公交车上人很少,他们两个坐在我前面的一座,妈妈起初抱着孩子,后来累了,就把他放在了里座让他自己坐。
整个路上,小孩子一直都很不安静,上窜下跳,敲玻璃、趴在靠窗的栏杆上、手舞足蹈、站在座位上向后面看。而整个过程,那位妈妈只有在他敲玻璃、把嘴贴在栏杆上的时候制止了他,在他站在座位上向后看的时候,用手扶着他,并提醒他要注意安全。
我看着全过程,直到他们下了车,我还在想,如果我是那个妈妈会怎么做,我一定会告诉他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许乱动、不许吵嚷,要“听话”。我会让自己因此而焦虑,觉得孩子的种种行为触犯了“素质”的禁忌。
但那个妈妈的举动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她看上去似乎很轻松,很快乐,没有絮絮叨叨,更不像一个长者一样去发号施令,而是与孩子在亲近之余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仿佛那孩子是她的,又不全是她的,那孩子有他决定自己要做干什么、怎么做的自由。她让我开始思考,对于孩子来说,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是那些听不懂的不必要的规矩,还是一个属于孩童时代无害的、能够满足好奇心的探索。
最近在看《极简父母法则》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相关方面的内容,比如“把担忧放在心里”,“井井有条并没有那么重要”,“孩子需要淘气”等等,这些内容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不要做过分忧虑的父母,不要管得太宽,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孩子未来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为人父母不应给予太多的限制与干预,因为这些限制与干预,往往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和智力走向,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们大多生在这样的家庭,有一对很“爱操心”的父母,他们总是担忧我们过得不好,担心我们不够安全,认为我们没有能力独自处理好自己遇到的事情,没有能力为人生做出明智的选择……在这种种的“操心”背后,他们往往丧失了为人父母的快乐,转而将孕育子女的人生,活成了一种“负累”。其实父母要做的很简单,确保孩子健康安全地成长,给他们的兴趣爱好以适当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的人生适当的引导,确保他们独立、健康、坚强、善良,其他的,也许都没那么重要。
就像那个妈妈一样,允许孩子自己进行探索,允许他无伤大雅的调皮,但同时,当他的行为打扰到别人或者危害到自己的时候,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想必才是父母和孩子最为愉快的相处方式。
永远别忘了,你还有另一个孩子
最近看了一部挺老但挺火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更熟知那句给人很大触动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其实松子一生的“抱歉”都是她父母的过。
松子是个被命运嫌弃的姑娘,当我看过《极简父母法则》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她之所以被命运“嫌弃”,是因为她从小就遭受了父母的嫌弃。
松子出生在一个非独生家庭,她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妹妹体弱多病,所以一直得到全家人的偏爱,而在这个过程中,松子一直是被忽略的那个,她每一次都试图博得家人的注意,但最后得到的都是嫌弃和批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之下,松子对于“爱”一直渴望而不得,因此她终生都在练习用最卑微的方式,去讨好和留住每一个经过她生命的人。可每一次,那些人都像当初她的家人抛弃她一样,抛弃了她。
《极简父母法则》里有一章是专门讲非独生家庭应该如何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的,里面提到了很多的禁忌,而松子的家庭就触犯了这样的禁忌,比如偏爱,比如插手兄妹姐弟之间的争执,比如引发了另外一个孩子的嫉妒心,或者不断地贬低和忽略某一个孩子……在这种不公平的家庭氛围里,松子没有成长出独立的人格,并最终因此而毁了自己的一生。
一个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是一个很热闹很幸福的家庭,但这种家庭通常更考验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如何引导他们,如何营造一个公平的氛围,如何促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如何教会他们自己处理争执,学会彼此之间的合作,如何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这些问题能否处理得好,往往决定了这些孩子的一生。而一旦某一个孩子被不断不断地忽略和贬低,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松子”,在寻求爱与关注的人生里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归途。
让“房思琪式悲剧”不再发生
前段时间,有一个新闻着实火了一阵,19岁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自杀,这一自杀事件引发了很多的联想与猜测,也有传言声称,这个女孩是在遭受性侵之后,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与体谅,最终抑郁轻生。
事情的真相无从问询,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悲剧时时都在发生,比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作者,比如电影《素媛》里的那个姑娘,这些姑娘们,大多是一面遭受着社会的侵犯,一面遭受着来自家人的“暴力。”
这种社会性的侵犯往往是很难避免的,至少并不受个别人的意志所改变,所以这个时候最为重要的就是为人父母应该给予怎样的关怀,为人父母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在《极简父母法则》里,讲到了这样一条,就是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为人父母应该明白,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觉得委屈、受到伤害时,我们就应该采取行动。
这与房思琪式事件是相通的,当孩子不幸遭遇侵犯,为人父母者应该拿出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这往往决定着孩子能否从悲惨的经历中走出来,重获新生。
因此不要只顾着所谓的“面子”,或者担忧孩子所谓的“声誉”,而忘记了去关注她内心深处最本质的需求,忍气吞声只会留下更深的无法愈合的伤痛,也会给罪恶留下更大的空间。因此当我们教会孩子勇敢地和这些行为斗争的时候,也许才是真正能避免这些悲剧发生的时候。
200余页的书,119条为人父母的法则,是作者毕生的经验之谈。他教会我们的并非只是方法,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我们都不是最完美的孩子,我们也同样都没有最完美的父母,但这些不完美的经历和体验,却像一个警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该如何去做一个父母,如何养育自己的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所成长的,正是这本小书和这许多年的经历,所赐予我们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