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上)

《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上)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9-16 17:02 被阅读0次

黄元御说,我们的水谷饮食进入胃腑,然后通过脾阳消化为精微气血,输布到全身,水的消化其实比粮食的消化更难。为什么是这样,黄元御在下文将会解释。

之所以说脾阳消化饮食,是因为脾土磨化饮食,全靠火气,火生土,火为土之母,火气旺盛,则土气干燥,这样土气才能约束水气。

脾阳作为运化的动力,磨化水谷为精华物质,然后将它们蒸腾化为雾气,力量足够大,此股雾气充足到可以向上四处布散,然后归聚于肺家,肺气属金,清肃下降,将整个雾气转而向下喷洒,最后化为肾水。这个过程就像用锅烧水,水开以后化为雾气,雾气有下降为水,降落的水有精有粗,精的部分输布到脏腑,成为人体的津液,粗的部分汇聚于膀胱,成为小便。小便通利,说明胃家没有水液停留,食物的糟粕虽大便排出,所以大便应该基本上是干的。

中医喜欢用“家”这个字,如医家、病家、肺家、胃家、湿家、火家、淋家、呕家、吐家、虚家等等,其实是把这些对象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活生生的,运动变化的,不是静态的、物理的,整个人体就像一个社会,而这些部分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个家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灵枢·营卫生会》中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中医将人的身体分成三个部分,横膈膜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肚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肚脐以下到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沤的本义是长时间浸泡,也就是腐熟,腐熟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气体。

黄元御对黄帝内经这段话是这样解释的,气和水的变化最初发生在中焦脾胃,所谓沤,是说水刚刚化为气,气流还不是很大,故曰中焦如沤;然后脾阳逐渐把水完全蒸化,气流于是蒸腾向上,充满于横膈膜以上的胸部,所以说上焦如雾;上焦的雾气经由肺金的清降,化为水而下流,膀胱中充满了水液,就像河渠流水一样,故曰下焦如渎。

决渎,决,疏通,渎,沟渠。

黄元御说,人体水道的疏通,是通过三焦来完成的。他引用《素问·灵兰秘典》说:“三焦者,决渎,水道出焉。”三焦有疏通水道的功能,水道经由三焦而出入。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水道就通畅;三焦之火泄而无力,则水液下陷膀胱,而小便不利。

所谓火秘,类似于少火之义,细密有力而不过。火泄,即脾阳无力,动力不足。

相关文章

  • 热传导方程

    热传导方程 方程及其定解问题的导出 齐次热传导方程: 非齐次热传导方程: 当物体体积很大,考虑时间很短和较小范围...

  • 《四圣心源》天人解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

  • 读书001

    所有读古书的人,若作译解,都是不由自主要以今译古。看来是以古解今,其实是以今解古。古人古事只在书本 (文物同样)中...

  • 《四圣心源》天人解2

    5生成: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

  • 《四圣心源》天人解5

    精华滋生: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 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

  • 《四圣心源》天人解6

    经脉起止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是谓六腑,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脏,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 经...

  • 《四圣心源》天人解3

    形体结聚: 肝主筋,其荣爪, 心主脉,其荣色, 脾主肉,其荣唇, 肺主皮,其荣毛, 肾主骨,其荣发。 凡人之身,骨...

  • 《四圣心源》天人解4

    五味根原: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水曰润下,润下...

  • 《四圣心源》天人解7

    營气运行: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气之慄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 营卫运行,一日一...

  • 浮萍于世 也曾执着

    吾本将向阳 奈何糟粕二三 然 不唯杜康 解我忧者 一纸鸥鹭 一卷词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人解·糟粕传导》译解(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hi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