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叶广芩《状元媒》

读叶广芩《状元媒》

作者: 枯荷听雨hx | 来源:发表于2024-01-13 22:10 被阅读0次

微信读书平台上叶广芩的所有作品,长长短短十几部,差不多都被我读完了。从心底说,这位格格作家的文风,不仅喜欢,而且还有深深的共情。

《状元媒》应该是该平台上叶作家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仅喜欢,不仅共情,还有感动,甚至引发了浮想联翩,以致夜不能寐。

特别是书中的最后一章,《凤还巢》,写她在六十六岁的年龄上,又回到离别四十多年的故乡北京,不是探亲,也不是暂住,而是回归故里,落叶归根。这样的经历,身世,及发生这些经历、身世的心路历程,令我感同身受,读到动情处,竟无语凝噎。

叶作家是上世纪四零后生人,我是五零后,虽然中间差着八、九年的样子,但彼此对当时状况的印象和认知,还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我赶在了那个时代的末尾,对细节之处,比较模糊,多为印象而已。

叶作家用看似轻松并特有的京味幽默,帮我慢慢打开了记忆之门,一幕一幕,出现在眼前,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状元媒》这部长篇,内容自辛亥革命时期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跳跃般地抒写了北京百年的人物众生相,北京百姓的价值观念,北京社会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叶广芩这样一位生长于斯的老北京,又是满族格格来说,此类话题总是信手拈来,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小说以其父母的结合为契机,以家族成员和亲戚朋友的故事为背景,以“我”的视觉为轴线,每个章节都冠以京剧的戏名,如《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玉堂春》、《凤还巢》《小放牛》等。厚重深邃的家族文化背景,可见一斑。

在本书的后记中,叶广芩写道: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是绕不过去的岁月,是京味题材的别样记忆,……人们可以不看,但我不能不写。因为它们和北海的白塔,和隆福寺的小吃,和通达的地铁,和街上往来的车流一样,是北京的一部分。它们使历史与今天糅合,将昨天与今天衔接,填充起北京构架的细部,使这座城市的内涵活跃而生动,使我的故乡充盈得满满当当。

是的,无论时代怎样行进,变化,曾经的一切就在那里,有风尘,有云烟,更有抹不去的真相。

所以不管有没有人关注,关心,都要作为史料记下来,告诉未来一个真实的历史。

满满的京味,沉重的历史感,在叶广芩的笔下,完美的揉和在了一起,没有缝隙,更没有疏离。

有人评论说,叶广芩是一位名气与实力严重不符的作家,我深以为然。

令人欣喜的是,在民间,喜欢她作品的读者越来越多,她的作品在读书平台上的推荐值,多在85%一95%甚至更高,总是以神作、潜力作品的等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我个人的沉浸式阅读,并热爱、共情、感动,便是一例。

相关文章

  • 状元媒-叶广芩

    《状元媒》这本书应该含有状元媒,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豆汁记,小放牛,盗御马,玉春堂,凤还巢,后...

  • 《状元媒》之联想

    今天阅读叶广芩的《状元媒》。天下夫妻轮得上状元做媒的不多,且不说状元本就稀少,难得的是这稀少的人群还与人说媒,这当...

  • 读书笔记–008《黄连厚朴》

    黄连·厚朴 叶广芩 28个想法 第2章 状元媒 >> 古人说得对,“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世间真的没那...

  • 深明大义的母亲

    今天继续阅读叶广芩的《状元媒》。母亲虽然和父亲结婚了,但由于知道自己被骗嫁给大十八岁的男人,所以在新婚之夜咬了丈夫...

  • 三天写一篇长文,修改两次,还是战战兢兢发送了

    上周读完了叶广芩的小说《状元媒》,看完后,感觉那些人物和场景就老在眼前晃动。这是我读过的最心动的小说,哭了三次。可...

  • 蝶儿的恶婆婆

    今天继续阅读叶广芩的《状元媒》。母亲有个好朋友,叫蝶儿。碟儿是丁家的新媳妇,过了门还不到三天就出来挑水,在新媳妇和...

  • 《消遥津》:一曲国难当头错乱生存的哀歌

    《消遥津》是格格作家叶广芩女士《状元媒》中一部短篇,描写了同为旗人的钮祜禄氏七舅爷一家的故事。 《逍遥津》本来是出...

  • 状元乌龙媒

    今天继续阅读叶广芩的《状元媒》。父母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七舅爷的饽饽铺。 那会儿母亲正好也在饽饽铺内避雨,她的头发衣裳...

  • 读《唱晚亭》有感

    文章名:《唱晚亭》 作 者: 叶广芩 作者简介: 叶广芩,女,北京人,1968年到陕西。西安文联副主席,一级作家...

  • 叶广芩的小说

    最近看了叶广芩的小说,我感觉写的非常好,描写的很有意境。 起先我只是读他的《土狗老黑闯祸了》,笔下走神,透过她的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叶广芩《状元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hq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