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的树冠枝繁叶茂,象征生机勃勃,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屋前栽种槐树象征家庭的繁荣,人丁兴旺,槐树的寓意非常美好,代表吉祥如意。
槐树开花的时候非常美观,不但可以美化居住环境,还有富贵吉祥的寓意。槐树的叶子外观就像钱币,象征发财富贵。
因而有历史的槐树很多。
子孝村有一棵古槐,据说董永织女成为夫妻就是古槐为媒。北莽原上的南市镇子孝村,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兴店公路穿村而过,公路中央,竟然有棵老槐树,槐树上缠绕着红丝带,是个有历史有传说的树。这棵古槐需要3人才能合抱,而这是最早老古槐的第二代子槐,有130年的树龄。最早的那棵老槐树,流传着董永与织女的爱情故事,推算已经有1800年的历史,但不知何时已经干枯,只留下了枯桩。对于子孝村村民来说,这棵槐树见证爱情,也是村里的福树。
子孝村村民都知道“古槐为媒”的传说,传说孝子董永与织女在兴平城北遇仙桥相遇,两人相爱后,以槐荫为媒结为夫妇。老槐树西北侧的槐荫庙旁石碑有记载:“常言树大有神,必先有其感而后信其非虚。兹我村南有一古槐,传说汉孝子董永遇仙于树下,唐国公勒马称赞。”
每年七夕晚,都有来自各地的青年男女到大槐树下,对天盟誓,见证爱情。
村民对大槐树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自愿捐资,在古槐西北边重建槐荫庙。大槐树承载了村民的岁月印记,它曾是孩子们游戏玩乐的地方,也是村民闲时聚集的场所,没有公路那会,夏天,坐在树下吹着凉风,槐花开时,村民闻着槐花香聊家长里短。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中的这棵大槐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中多个姓氏的祖籍根之所在。曾经,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于是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因此,洪洞县广济寺旁的这棵大槐树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黄山宫太上槐,位于陕西省兴平市马嵬办事处街道正北约1200米处黄山宫院落中央。据明代碑石记载:“玄宗幸蜀乞灵于此,手植槐焉”。因玄宗已为太上皇,故名曰“太上槐”。枝叶葱茂,苍劲古拙,曲曲拐拐,状如龙蛇伏于院内。树干中空不足以支撑树冠,树颈被砖砌柱支撑。太上槐属国槐,虽然历经1200多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树高约10米,树冠直径约8米。
“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辉煌”。在晋祠博物馆里有“三绝”,植物中的“圣人”周柏隋槐、寒暑流淌的难老泉水和精致美丽的宋代侍女像。这棵隋槐古树虽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
在太原,人们对槐树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方面在于太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各种槐树,其中包括着许多古老苍劲的大槐树。
另一方面,源于山西民间对古槐的崇拜,它常常被认为是神灵附着之地,被迷信的人们崇拜、祭祀。即便是在现在的太原市,这种崇拜仍然存在,它们的树干上时常被缠绕着红布,树下时常供奉着祭品。对于植物来说,一百年的树龄一般可以称为古树,而三百年以上的树龄就是古树了,以此类推,那么晋祠隋槐就是古树中的古树了。
晋祠隋槐有两株,一株位于关帝庙院内,种植于隋代,树龄1400年以上,国家一级古树。随槐树高16.76米,树围6.3米,主干直径2米,主干高3.2米,冠幅东西21米,南北19米,需要六人合力环抱才可。此树原有5大分枝,东面一枝被风折,现为4大枝,树干奇古,荫蔽庭际,是祠内古槐中最古老且生长最繁茂的一株。
晋祠另一株晋祠隋槐位于智伯渠旁、会仙桥东,树龄1400以上,国家一级古树。树干大而矮,树围3.38米,主干直径1.06米,枝长约16.68米,叶亦繁茂,上蔽日光,下覆清泉。它们枝繁叶茂过,它们枯萎衰败过,但这只是流金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的印记,留下了自己的过往。风吹,雨淋,日晒,雪裹,成就了它们棱角分明的铠甲皮肤,锤炼了它们挺拔不屈的昂扬身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