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早晨上班的时候,经过一家便利店门口,发现地上一堆碎玻璃渣。有两个交警在询问着什么,不用问就知道肯定是发生状况了。
晚上再次经过的时候,发现门上贴着一张打印的A4纸,上面写着:店里没有香烟,请勿打砸玻璃。我有些好奇,一打听才知道。
原来昨晚附近好几家店被偷了,失窃的都是一些高档烟。而这家不销售香烟,偷的就是一些食品,所以损失不大。
根据街上的高清摄像头,警察很快就抓获了作案者,原来都是一些十六七岁的少年。因为是未成年嘛?警察也只能教育一番让家长带回家。
确实,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很容易是非不分误入歧途。
李玫瑾教授在他的《心理抚养》一书中认为,少年犯罪和他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这行为源于家长的匮乏性抚养,所谓“匮乏性抚养”,指的是家长对孩子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
通俗的说就是管生不管养,任由其野生长。而当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再结交一些心术不正的朋友,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前段时间在江宁就发生了一件男孩跳楼自杀的悲剧。听说这个男孩父母在他10岁的时候离婚了。他被法院判给了父亲。很快,他的父母又重新组织了家庭。
在这种爹不疼、妈不爱的状态下,他晃晃荡荡混到了初中毕业,就出来四处打工了。后来家里拆迁了,他想跟父亲要一套房子搬出去住,父亲则跟他算账要钱。
可能是失望攒够了吧!觉得世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男孩穿着裤衩决绝的跳楼自杀了。
设想一下,假如男孩的父母亲多关爱他一些,他也不至于走上这条不归路吧!父母带他来到世上,却有不好好善待他。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又是何其的残忍?
可见,“匮乏性抚养”背后悲剧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家长。但愿以后的社会,多一些负责任、有担当的家长,这样的生活才是孩子们期待的幸福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