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梦见五斗先生太原王绩河畔送友人程处士。垂柳亭下,日上三竿,酒已五斗,尚举杯望河水滔滔而咏歌: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读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日光流水,逝者如斯,总令人感叹人生苦短岁日无情,更有甚者则秉烛夜游秉烛夜谈。但诗人随顺自然,日光就随意让它落了,河水亦任意让它流了,皱纹上了额头,白霜染了双鬓,惟浅浅一笑都化作人生的青山绿水,着实好风景。所以“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既然放歌笑骂“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要知道那时代读孔孟书知周公礼,如此出语足惊四座,亦相当的狂延了。故拟问消愁什么,估计是担忧酒不够喝吧。
当年诗人待诏门下省,日供好酒三升。弟弟王静问他待诏快乐否。他回答:“良酿可恋耳。”惟好酒三升使人留恋,简直阮步兵。侍中陈叔达听闻,日给一斗,时人称他“斗酒学士”。叔达能成人之美,君子雅人也。有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便请下调太乐丞。焦革夫妇去世,感叹说:“天不使我酣美酒耶?”便弃官还乡酿酒去了。此先生端的在酒不在官。
他哥哥文中子王通一代大儒,侄孙王勃《滕王阁序》尤千古绝唱。据传他只读易读老读庄,看来其它书入不了他的法眼。他五言律诗是初唐一缕清音,有人说开唐诗先河。每首诗都有酒,却无醉言。试问他的酒去到了哪里?无何有之乡,即醉乡,他乐土的所在。他为之作《醉乡记》,又一个老庄。戴世名亦作《醉乡记》,然格调判然。犹喜读他《醉乡记》,且做一回文抄公录如下: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五柳先生传》乃陶渊明自传。他亦作《五斗先生传》,酒五斗不醉,演《推背图》之李淳风誉他“酒家之南董”,时人或呼他五斗先生。
世人皆知他的诗“相顾不相识,长歌怀采薇”,自带一种隐逸与疏旷。
在酒不在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