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27836/9bf5c4785b64b7ca.jpg)
场景一
暑假结束,万千大军,在极不情愿中重新踏回校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莘莘学子,在开学之初都会面临同样的事情——参加一场盛大的开学典礼,这是一场繁重的洗脑任务,学校通过让校长、老师、学生分别发言,强迫地让学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醒醒吧!孩子们,你们美好假期结束啦!开始你们的学习(噩梦)之路吧!”——“准备战斗起来吧,老师们!开始你们的斗智斗勇时刻吧!”——“学校啊,时刻准备着解决各种打架斗殴,教育翻墙翘课,放飞自我的学生吧!”贯穿了整场会议,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语。
过了几十天自在的生活,学校上上下下人心浮动,如果是每个人慢慢的收心,恐怕又需要十几天的时间。而一场大型的集中聚会,让所有人都必须和假期说再见。
在这场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大多数人,而最没有参与感的也是大多数人。台上轮流交替着发言人,台下的稀稀拉拉掌声越来越弱。直到最后一句,“开学典礼到此结束!”迎来整场活动者的热烈鼓掌。
每次参与这种典礼活动,似乎都不能在头脑中留下只言片语。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假期结束了,不是我的假期,是所有人的假期结束了。
收心,把放飞了一暑假的心,强行关到笼子里。这才是整场活动的目的。
场景二
春节前夕,返程路上熙熙攘攘,外出一年的人们不怕舟车劳顿,喜笑颜开的往家返。大多数人的脸上,留下了一年的艰辛汗水和生活刻进皱纹里的磨难。只有极少数人西装革履载誉而归。
春节回家,那是一段有魔法的旅程。不管人们在外面受到了多大的委屈,辛苦,不管是在哪个天涯海角的地方,只要一想到回家,心里就会充满着温暖力量与希望。春节回家,这四个字,对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巨大的如同魔法一般的吸引力。
不管人们什么时候回家团聚,也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回家,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那份沉甸甸的乡愁,那份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才会显得比平日强烈十倍百倍。
春节不是名词,是动词,使得数亿万计的人们奔波在回家的路上。春节也是一个形容词,叫团圆,什么样的事情都阻挡不了一颗想要回家的心。
春节不是个人行为,是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情,她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她象征着美好的祝愿与希望。
场景三
前两天,参加了一位朋友女儿的周岁生日庆祝活动。
当天,朋友带着一家三口,和我们几个人一起,在一家西餐厅里小聚。
聊聊各自的近况,聊聊养孩子的注意事项,聊聊近期的儿童疫苗问题,国产的虽然出了问题,但是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进口的疫苗。感叹一下,现在,自己的住房刚刚有了着落,又得开始考虑孩子将来的房子问题。
可是看着孩子那甜甜的一笑,做父母的心里觉得为了孩子,一切奋斗努力都值了。
吃过饭,喂过小宝宝,外面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只能继续留在西餐厅。小宝贝儿却丝毫不受影响,开始了自己的午休时间。
几个大人开始了美食行动,拿起手机冲着蛋糕,一阵狂拍,选出一张最好的,发给孩子的妈妈。嘱咐她,等孩子醒了,告诉孩子,我们几个做长辈的给宝宝买了好吃又好看的蛋糕,因为觉得太好吃了,忍不住帮她尝了尝。
在一阵哄笑声中,十寸的蛋糕被我们扫荡的,只剩下了二分之一不到。
我们刚刚吃完蛋糕,小宝宝醒了。她妈妈盛了一勺蛋糕送到嘴边,小宝宝丝毫不感兴趣。我们只能把剩下的蛋糕打包,让宝宝拿回家。
一场过生日的活动,作为主角的小寿星,华丽丽的错过了。
无论是开学时的流程,还是春节回家的传统,又或许是过生日时的庆贺。这些看起来既不能带来钱财,又不能带来名誉地位的事情,实在是浪费时间与精力。
可是正是因为生活有了这些仪式感的存在,才会让枯燥的生活,有了乐趣,让时时紧张疲惫的心灵,有了放松缓和的机会。
爱生活,爱这些浪费时间,却充满着美好希望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