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我来了

作者: 一剪梅100 | 来源:发表于2024-05-10 18:56 被阅读0次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我早已心向往之。4月21日,在女儿的安排下,杭州之行的心愿终于达成。

            第一天  到达杭州

    乘坐高铁到达杭州西站时,夜幕已降临。侄女和侄女婿接站到出站口,之后带我们到盒马鲜生店品尝了杭帮菜。叫花鸡,色泽橙黄透亮,鲜嫩酥软;龙井虾仁,嫩白虾肉中点缀着碧绿的龙井叶尖,这卖相就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不忍下箸;西湖牛肉羹,鲜香味美,色、香、味俱全;梅干菜烧肉,香而不腻,堪称一绝……吃过饭离开时,侄女向头顶望了一眼,指了指侄女婿说:“这个传送带控制程序是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呢!”侄女的话让我也颇感自豪,在这里顺带也为所有追梦的青年才俊点个赞吧!

    晚上住在了侄女家,整夜睡得很香甜。出乎我意料也让我很惊喜的是,早晨一醒来,打开窗户,就听到了鸟叫声,叽叽喳喳,啁啾不停。这可是在杭州市区啊!

    在我想象中,作为副省级市、超大城市的杭州,林立的高楼和快节奏的生活一定会带给人不小的压抑感。然而,并不是。这趟杭州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真的是太宜居了!

    高大的树木随处可见,因为气候湿润,到处是绿油油翠生生的,特别赏心悦目。月季、蔷薇还有许多叫上、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随处可见,红的、紫的、粉的、黄的、白的,在道路边、门店旁、商店内、小区里,五彩缤纷,争奇斗艳。这么多的树木和花草,自然也成了鸟儿的天堂。在这里,关上窗,是静谧的家,打开窗,是最美四月天。想一想早晨醒来就能听到鸟儿的歌唱,应该也算是每天的小确幸吧!

    在杭州的几天,我和女儿感觉到,无论走到哪里,空气中总氤氲着一股淡淡的香味,虚无缥缈,似有若无。闻一闻,似是蔷薇,但是没有蔷薇的地方,也飘散着香味,大概是众香复合幽幽其芳吧。

            第二天  游西湖

    到了杭州,第一站一定是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们游览西湖时,适逢雨天,更增添了烟雨迷离的江南韵致。蒙蒙细雨中,我们乘船游览了三潭印月景点,“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的特点让该景点盛名在外。人民币一元纸币的背面印刷的就是三潭印月的盛景,由此可见,该景点的标志性代表地位。

    游览了三潭印月,又乘上景区游览车慢行在苏堤上。苏堤春晓位居西湖十景之首。它是唯一一条贯通西湖南北景区的林荫大堤,由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在北宋元佑四年带领20多万人疏浚西湖时,利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堆积而成,并历经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后人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命名为苏堤。

    苏堤上建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桥。坐在游览车上,在起起伏伏中看烟波浩渺水连天,斜风细雨柳含烟,人潮不息如流水。其实,这样的风景,我更喜欢步行或骑行慢赏。但是,当天游客略多,线路太长,女儿又怕我累着(我的膝关节不能过量运动),于是就购了车票乘车游览。因而有些近乎“走马观花”,总感觉意犹未尽。

    离开苏堤,我们又游览了白堤、平湖秋月、断桥景点。临近中午,女儿就近定了一个钟点房,并贴心地叫了一辆出租。吃过午饭,在钟点房休息后,女儿又调整了一下方案,于是我们向人少景美的杨公堤进发。

    我们扫了两辆小黄车奔杨公堤而去。临近景区时,我们归还了小黄车,自在随心漫步在林荫道上。一路上,溪水潺潺,花木扶疏,有的树干上标注着老树的树龄高达百年之上,树冠高大,枝干嶙峋交错,有的树枝斜伸向水侧,仿佛在欣赏自己水中的倩影。

    树林里几处水杉林,树干高大笔直,给人一种直上云宵坚韧挺拔的感觉,而它细小翠绿的叶片看上去养眼又舒心。

    徜徉在景区里,一步一景,满目苍翠,鸟儿啁啾,湖水碧绿。远远看见,有游客乘船悠游于湖中,有渔者垂钓于岸边。一切都那么静谧,我和女儿仿佛进入了秘境之地。远离了喧嚣,内心无比安宁治愈。

    恋恋不舍中,我们离开杨公堤转往西湖湖滨三公园去观赏音乐喷泉。

    尽管我们提前一个多小时去的,但到了地方,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最佳位置早已被占据。经过漫长等待,在望眼欲穿中,在周杰伦《青花瓷》的音乐伴奏中,喷泉终于开始喷放。只见喷泉喷嘴灵巧地旋转着,喷出了多种形状的水柱、水雾、水球。时而如爱心状,时而如壶状,时而如盛开的花朵,时东时西,忽左忽右,造型变化多端。而高喷喷头喷出的水柱和水雾,一会儿像飞天舞女的长袖飘逸洒脱,一会儿如腾飞巨龙磅礴而上。在五颜六色灯光映射下,光彩夺目,灵动秀美,美轮美奂,看得人眼花缭乱,心醉神迷。游客纷纷赞叹不已:真是太美了!太震撼了!

      第三天  游法喜寺和灵隐寺

    早上起来,看见天空飘着细雨。一早,我和女儿吃过早饭就打车去了灵隐寺。

    进入景区,发现去灵隐寺途经法喜寺。于是我们先去了法喜寺。寺庙依山而建,飞檐流丹,我和女儿去得较早,游人不算多。即使有少数游人,说话也都悄声细语的。寺庙墙面的黄色也更让人有一种安静的力量。游览一圈,我们离开法喜寺,向心中的目的地——灵隐寺而去。离开时,看到出寺庙的高大山门上,写了一句:莫向外求。

    离开法喜寺,沿山路蜿蜒而下,一路上,流水淙淙,鸟啭莺鸣,层峦耸翠,细雨飘飞,倍感身心愉悦。

    不多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杭州最古老的寺院——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距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康熙赐名并题写了“云林禅寺”的匾额。

    进入灵隐寺大门,最先看到的是飞来峰景区。此峰奇石嵯峨,钟灵毓秀。在岩洞和峭壁上刻有大量石刻造像,保存较完整的有345尊。时间跨度从五代到元,元代石刻尤多。最打动我的是那尊“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造型尤其生动传神。

    经过飞来峰景区,购票进入灵隐寺。灵隐寺比法喜寺更加肃穆庄严,气势恢宏。飞檐斗拱处雕梁画栋间尽显华妙庄严。

    灵隐寺自创建以来,高僧云集,文人荟萃。济公活佛就出家于此。骆宾王、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都曾吟咏和唱。寺庙现存很多文物,寺门口的东、西经幢,大雄宝殿前的东、西石塔,天王殿前的韦陀菩萨像被称为镇寺三宝。经幢和石塔被评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在灵隐寺院中,看到六位60岁左右的妇女,衣着朴素,手提供奉,列队而站,她们看着一本经书,在齐声诵唱。蒙蒙细雨中,更显专注虔诚。

    游览多时,到了午饭时间。既然有缘来到灵隐寺,就吃顿斋饭再走吧。我们加入了长长的等斋饭的队伍。

    等了好一会子,终于等来了20元一碗的斋面。面里放有青菜叶和梅菜,味道极素静爽口,面不够吃的话,可以加一元钱再续面条。

    记不清,在蒋勋老师的哪本书里,曾提到灵隐寺一幅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从到灵隐寺大门开始,我就在留意找寻这副对联,但一直没找到。在等斋饭时,我打量了一下斋饭堂。看到饭堂正中供奉着一尊佛像,两边的对联正是充满人生智慧的那副:“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四天  游鲁迅故里 赏八字桥

    杭州之行定下来,就计划了绍兴之行,因为一定要去鲁迅故里看一看。

    第四天,我和女儿一大早吃过饭,女儿就开着侄女的车带着我开启了绍兴之行。

    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宅。这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古代建筑,青砖黛瓦石板路,古朴宁静中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里面展示了鲁迅家人的生平和人文历史,看得出鲁迅家庭的深厚底蕴。但后来鲁迅家道中落,父亲染上重病,鲁迅童年时期就开始经常出入质铺和药店,饱尝冷眼和嘲讽。这些辛酸经历也让鲁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艰难困苦。

    在鲁迅祖宅,我们游览了作家笔下妙趣横生的百草园。作家眼中曾经的乐园,如今除了“光滑的石井栏”是原物,其它的都只能想象它们依稀的旧貌了。

    离开百草园,“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到了三味书屋。看到鲁迅刻在课桌上的“早”字,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鲁迅为了给父亲取药,以致上学迟到被老师责罚。但鲁迅并不解释,只在自己课桌上悄悄刻下个“早”字。

    1902年,鲁迅留学日本学医。后来,他为国人的麻木不仁深感痛心,毅然决然弃医从文。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艺战士,他把手中的笔当做武器,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被誉为“民族魂”。通过此次参观鲁迅故里,让我对先生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鲁迅故里”的巨幅背景墙上,有一幅鲁迅手拿香烟正在思索的画像。有青年男女在嬉笑中摆出了为鲁迅点烟的姿势在打卡拍照。但愿他们的心灵也能得到更多的滋养吧。

    张晓风说:“好的旅游,不仅带人去远方,而是带人回到最深层的内心世界。”

    离开鲁迅故里,我们前往八字桥观赏。这里并不是景区,而是当地人生活居住的地方,因此,我们看到了江南水乡人家原生态的日常生活。

    他们的房屋临水而建, 屋檐下扯着一根根绳子或竹竿用来晾晒衣物。因为那天是个响晴天,这对多雨的江南应该是很难得的日子。因此,我们走在河岸的石板路上,看到河两岸的屋檐下,一杆杆、一绳绳高高地挂满了衣物。有花床单、有各色式样的衣服、有文胸、有胖裤衩、有枕芯枕皮、有鞋垫,真是应有尽有,花花绿绿的衣物在微风中摇曳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还有一户人家刷了鞋子,干干净净大大小小整整齐齐码在一个竹制大簸箕里……

    我和女儿不紧不慢走在石板路上。途中看见两位阿婆,隔着房屋低低的栅栏门,一个站在门里,一个站在门外。门外的那位手里拿着个看似药瓶的小瓶子,好像在向门里那位询问什么似的。

    沿石板路边赏边行,又听得两位男性在隔河聊天,一个在南岸问,一个在北岸答。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聊些什么,但那浓浓的烟火气息已扑面而来。

    天空湛蓝,衣物飘飞,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我和女儿宛如闯入了电影画面,一切是那么纯静、美好。

    记不清,谁曾说过一句话:游客数目是美景的杀手。的确,杭州之行结束后,我和女儿都认为,免费游的八字桥是我们此次江南行最心仪的风景。

            第五天    游乌镇

    到杭州第五天,依然是女儿开侄女的车带着我,向我们向往已久的乌镇进发。

    为了方便细致地游玩,女儿提前预订了一家景区内的酒店。因为景区内酒店的游客,可以自由进出景区。在游客服务中心办理了手续,托运了行李。我就陪女儿去汉服妆造摄影店选定了一套天青色的汉服。等妆造出来后,倒颇具小家碧玉的清秀。接下来,我和女儿就开始了乌镇游。

    首先,我们乘船在西栅游览了一趟。坐在摇橹船上,时光仿佛随着船的一摇一晃也慢了下来。随着船行在水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浓淡相宜水墨江南的画卷。只见河水交错,石桥众多,白墙黛瓦,柳色青青,花开如瀑,如诗如画,更有许多身着古装的美女流连顾盼……

    下船后,我则充当了女儿的摄影师。小桥上、河水旁、花架下、古巷里,都留下了女儿的倩影,随着摄影地点的变换,移步异景,我们也全方位体验了乌镇的美。

    为女儿拍完汉服照,我们回到宾馆休息了一阵。看着天色渐晚,我们便选了一间临河的店铺去吃晚饭,这样可以边吃边赏夜景。灯光下的乌镇又有了别样的美,河水两岸灯影绰绰,耳边飘来缥缈的评弹小调,不宽的河道内游船摇曳,远处桥上有身着古装手执灯笼的小姐姐款款而行。此刻的乌镇,就像一位江南小女子,在向游客温声细语娓娓道来,美得这么含蓄内敛,温婉清雅。

      第六天  再游乌镇  踏上归程

    到达乌镇的第一天晚上,我和女儿在西栅转了一圈,尽兴而归,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醒来,看看离吃早餐还有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女儿和我不约而同想要去看一看早上的乌镇,这时候游客极少,比较安静,应该是另一番景象。

    清晨的景区里游客寥寥无几。我和女儿行走着,并不大言语,只在心中和乌镇对着话。

    古老的石拱桥讲述着古往今来的过往;脚下被磨平棱角的石板诉说着沧桑的岁月;石板缝隙里的缕缕翠绿在倔强地唱着生命的赞歌;染了铜绿的门环记录着曾经的荣辱兴衰;喜庆堂里的凤冠霞帔见证了多少新娘的幸福时刻;水上集市承载过多少四邻八乡的人间烟火……

    徜徉多时,我和女儿便选了一家咖啡馆室外的座椅坐下歇息。此刻的咖啡馆没有了昨晚的热闹,一片寂静。座椅临河,我把自己舒服地窝在宽大的座椅里。继续赏细风斜柳红花,看河水缓缓流淌,听鸟儿欢快歌唱,品诗画乌镇的江南韵味。任一颗心再怎么焦躁、忧伤,也会慢下来,被温暖、被治愈。

    雪小禅说:“少与人纠缠,多看山川、河流、花朵。”

    快节奏的生活,常让人倍感压抑,不妨给忙碌的自己放个假,适时出去走一走,放松一下身心,这样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继续前行!

    看着到了早餐时间,我和女儿便来到客栈餐厅。因为乌镇是著名5A景区,所以有很多外国游客来此观光旅游。早餐十分丰盛,中西兼顾,还有地方特色小吃。

    吃过早饭,准备离开乌镇。在离开客栈将要通过狭窄的走廊通道时,遇见一位外国男士,他欲进我欲出。我俩同时停下脚步,他让我先出,我也向他做出了“请先行”的手势。

    那位男士通过通道时,绅士地点点头,并轻声说了句“Thank you”。我想,每一位游客也应该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2024,我跟着春风走进四月,走进杭州,走进林徽因笔下的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在女儿的精心策划下,一路上吃、住、行、玩都安排得妥妥的。吃得丰富,住得舒服,行得安全,玩得开心。上面已经详细介绍了游玩的过程,下面记录一下女儿用心安排的我们的饮食,也算收藏下了这份小幸福。除了东坡肉、绍三鲜、花雕醉黄鱼、梅干菜烧肉、酒酿糍耙、冰淇淋烧布蕾、素烧马兰头等特色地方美食,女儿还带我去了西湖边已有百余年历史的知味观品尝了糕点。六天的行程安排得快乐又圆满。真是超级暖心的“小棉袄”。

    感谢女儿带我圆了梦寐已久的江南行之心愿,感谢侄女侄女婿的热情款待,为我的江南行锦上添花。谢谢你们让我眼中的杭州四月天,更美,更暖,更难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杭州,我来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qye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