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在上进修课程时,课前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某论坛上关于人生意义追问的激烈讨论。
该话题首先是由当代青少年自杀、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存在各种问题原因讲起,放眼一看,我们底下坐着的都是一帮老大不小的年轻男女,跟我们讲自杀,讲抑郁,这不是给少男少女讲的心灵鸡汤吗?
结果听完之后,我再一次为自己的固化思维而感到惭愧。
论坛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出现这些问题责任在父母、在老师、在学校以及整个教育体制,另一方则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学生个人。对于这个争论,我既不站在甲方也不赞成乙方,关乎生死的问题,太过高深莫测,自己还没活明白呢,怎么好来评说他人。
1
其实不只是青少年,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人生三大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都会时不时地质问自己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
老实说,直到现在我依然在问自己这个问题,纠结于这个问题,但是我发现这个问题目前于我而言是无解的,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最佳答案。而且我敢说100人当中至少有80人像我一样,对人生问题感到困惑,这不足为奇。
课程内容就不再累赘了,我且说一说老师请同学们谈一谈感想时,大家的反应。
A君:我自己没有过自杀,自残的念头,但是我身边有一些曾经朋友有,而且实际做过。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缺失生活的意义,觉得生活如死水般寂静。他们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性格、周边的环境、整个嘈杂冷漠的社会,以至于在某一瞬间产生了结束无意义生活的念头。
B君:本人工作繁忙,每天的出行工具超过五种,每天奔波于不同的城市,现在一见到高铁就会有想吐的感觉。有时候就会想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我这样忙这样累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我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目前我还是在坚持着,继续着这样的生活。
C君:(发言将近七八分钟,从小学讲到初高中,讲到出来工作,结婚生子,我最为下面这句点赞)我的母亲告诉我,你就是你,你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去改变自己。这世上也就只有一个这样的你,你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C君发言之后,我们都向她投入羡慕的眼光,的确,对于那些被要求改变自己,常常别拿来跟别人比较的的同学来说,很是羡慕她有一位这样思想开明的母亲。对于那些还在懊恼怎么改变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ta的同学,听到这句话,会不会如醍醐灌顶,一语惊现梦中人呢?
2
我反思自己的过往,我不得不承认,我好像总是在妥协,总是在成为那个别人想象中的我,导致我不知道我存在是为了什么,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就像是游走在大街的流浪者,漫无目的,我不知道我的目的地是哪里,我不知道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我也不知道我在岔路口的时候该怎么选择,我只是跟着别人的队列,听着别人的建议,你应该往左,应该往右。
很多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别人,再找不回自己。
在生活中也有绝大一部分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他们乐于向后来者介绍自己的经验,介绍自己在这条路上走过来经历的艰辛与苦楚,教导后辈们,前方路险,小心脚滑。于是,有的人因此而望而却步,也有的人不顾劝阻,继续前行。
不是否定这些人生导师,更不是指责他们,只是在我看来,导师之所以称之为导师,是给你提供向导,那到底要不要“师”,怎么样“师”,又“师”到什么程度呢?这才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当你举棋不定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听从他人的建议,在你感到无助的时候,不要急于向他人求助,得先想想能不能自救。
3
回归到最初的问题“自杀”、“抑郁”,这些词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很近。就在我一门心思地写这篇文章时,一个新闻打断了我,标题是“疑因未婚夫劈腿,29岁女记者新婚前从11楼跳下”!
鉴于网上新闻大都标题党,我本不想点开的,但是此时此刻“跳楼”这个醒目的字眼出现在我的面前,我还是点进去看了看,新闻里照片显示女记者生前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可曾经的笑靥,如今都不复存在。评论区网友都炸开了锅,有骂渣男骂小三的,义愤填膺,也有说女记者想不开,一片唏嘘,惋惜不已的。
于是,我想问一句
人生真的没有意义了吗?
难道人生没有意义生命就真的不能继续存在了吗?
真的非要纠结意义这个问题是有解还是无解的吗?
我们要经历的事情有太多,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经历的一部分,我们生来就已经在这个世上了,这不是关乎什么存在意义的问题,只是你当初跑赢了所有精子而已。
生命是鲜活的,而让其过得所谓的有意义,是你赋予其意义,如果你不给它定义意义,那它就不存在了吗?
4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曾说过,何必为部分生活哭泣,君不见全部的人生都让人潸然泪下。哲学家总是能用一种超乎生命的态度来向世人诉说他们的哲理。也许我们不能真正做到他们的坦然,但我们可以留一份念想在心底,让这个声音存活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们可以尝试着像伟人一样看待事物,看待生命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做自己,不纠结!
最后,再来一句鸡汤!
爱生活,爱自己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