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想起来,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足以说明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我之所以把这些小事写下来,其实是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贴着地面生活的人:成长需要靠自己的努力。
孩子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我们总是把原因归结于孩子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学习,更不用说问作业了。其实我曾经也一度这样认为,总是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自己,当然他们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也不可能学不好。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他主动学就一定能学好吗?如果没学好是不是就证明这个孩子天生不适合读书呢?
浩雨的成绩一直以来就不是很好,从三年级到五年级我都认为孩子主动性欠缺,不会做的也不来问,学法大视野上错的题目也不认真订正,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的结果。直到现在,直到六年级,我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不仅仅是孩子单方面的原因,更有我这个科任老师的缘故。如果我每天都盯着他,当天的知识、当天的错题没有过关就不能回家,那效果肯定会大大不相同。
还记得那句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吗?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考试往往非常糟糕。我仔细关注浩雨一段时间,他在课堂上可谓是非常认真了,除了欠缺点主动以外,真的是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整个人课堂上还是比较认真的。但我也每次将他留了下来:要不是学法没有订正,要不就是订正了没有过程。他一个一个地跑到讲台上来问我,或许是留校的缘故,他变得非常积极。一开始他的问题非常简单,比如六分之二该怎么约分?是四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我便同他讲解什么叫做约分,约分的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待我讲完之后,他又回到座位不断地订正。有时候,是忘记了约分。我便鼓励他说:计算的非常好,就差最后一步约分了。然后他好像仿然大悟般地又回到座位上订正。
往往一个题目,他要订正六七次,比其他同学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老师在一旁强制性监督和不断鼓励,他怎么能做得到订正?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说起来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真到了让孩子做的时候就不容易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一点,陪伴孩子一点一点将原来欠下的知识捡起来。这样他才会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有成就感,才会慢慢地便被动为主动,便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天早上,连早自习的铃声都还没有响起,田浩雨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吃完早餐上来的时候便看见他拿着一本学法在走廊上等我,见我过来了,才跑到我跟前:李老师,你帮我看看,这道题目我订正对了吗?
孩子的变化让我更有信心了,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我们能监督孩子们将每天的知识点和错题全部弄懂再回去,那么他们的成绩自然而然也就上来了。正所谓,学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更需要勤奋和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