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作者: 大约在冬季2345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4:13 被阅读0次

二学校方面。(一)应用在教学过程。刺激类化应用于教学,效果显著。对问题不清楚的孩子了解后,自发应用例子解决的原则,来解决疑难问题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二)应用在传送东西。应用类化来解决新问题的最后步骤,是从来源与标的故事中抽出共同部分,成为基模,使得学习者能注意到故事与目的相互间的相似性,容易的解决了问题。(三)应用在情绪发展。在管教方面,必须避免促成孩子的恐惧情绪。万一发生了可以采反制约的手段来矫治。(四)应用在生活礼仪。一个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学校训练的各项知能,类化到自然情境。(五)应用在语文学习。在各科学习中,老师可以透过各种途径,教导学生从事各种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也可以应用类化原理来达成。第四节影响类化的因素。训练情境和试验情境间的类似;训练程度的高低;类化与工作难度;试验情境中的增强作用;学习者的个别条件。第五节误用。一、家庭方面(一)应用在潜意识上。类化不仅出现于意识界,而且反应于潜意识中。本案例中见流水就恐惧。这种恐惧却会类化到洗澡、喷水、瀑布等情况,造成生活上的不便。改善这种毛病,必须采用心理分析法,将潜意识的倾向,召回于意识界,恐惧症自然治愈了。(二)应用在讲话方面。在儿童语言病理上也显现类化作用。母亲不要太过于关心与要求,儿童开始学习讲话的时候都有不流畅的情形,不宜给予太大的压力。(三)应用在情绪反应。刺激类化不仅反映在行为上,而且也反映在情绪上。采用隔离策略来改善儿童的偏差行为时必须考虑隔离地点的选定。(四)应用在社交技巧。类化不当,可能造成意外。对智能不足的儿童。有人在适当的情境下表示这些行为是很理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教导孩子分辨适合表达社交的情境和不适合情境。(五)应用在环境适适应。类化错误,酿成祸端。临江之麋。在家里的情境与外在环境不同。教育者尽可能使控制的教育环境与自然的社会环境一致,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或是训练学习者从事刺激辨别作用也可以改善这种缺失。二学校方面。(一)应用在拒学症上。对学校的儿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来确认应该做些什么,以便增进其学习效果。老师对孩子采取批评态度,只会使孩子无形中产生讨厌老师的心态,进而讨厌书本、教室,甚至学校相关的一切,而形成拒学症。(二)应用在害怕反应。。(三)应用在地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在原则的介绍上,能够把例外指出,也可加深印象。但可减少错误的机率。(四)应用在社交语言。很多不良的刺激,来自模仿、认同的结果。积极从社交着手,净化社会,使脏话、粗话消失,尤其是民意代表为然,消极上舆论界应予反应,使这种行为不能获得强化。(五)应用在驾驶学习。第六节有效应用类化的要点。一目标行为的选择,二、行为类化的实施。三、增强的应用。第十七章结论——行为改变技术与伦理问题。一、消极方面,防止滥用、避免误用。二、积极方面。了解独立自主的辅导对象;选定适当明确的辅导目标;慎用合理有效的辅导方法;显现客观负责的辅导绩效;具备胜任愉快的辅导专长;妥善保管儿童的辅导记录;维护拥有权益的辅导对象。第四节结语。伦理是建基在人伦关系上,人与人之间依循任能人轮体系。各尽自己的本分,互相尊重个人的基本权利。水能载舟,也可覆舟。我们在应用行为改变技术时,必须考虑伦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第四节影响刺激控制效应的因素。一、选择明确的记号。二减少错误机会。三增加尝试次数。第五节误用。刺激控制可以应用于训...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二学校方面。(一)应用在教学过程。刺激类化应用于教学,效果显著。对问题不清楚的孩子了解后,自发应用例子解决的原则,...

  • 2018-09-17

    今天的读书分享是《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的200页~220页。主要讲述了削弱原理应用的有关知识,以及复杂行为篇的行...

  • 儿童行为塑造与矫正

    100-120 运用增强行为时,所拟于增强的行为是特殊性行为而非普遍性行为,要可观察、可测量、可预期,当学童行为表...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连锁反应事实上就是指刺激-反应的连锁,刺激-反应的连结就是行为,因此,所谓刺激-反应的连锁,事实上就是指行为的连锁...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行为塑造正用在家庭方面的应用。 1、应用在语言学习上。语言学习不仅需要认知与思考,而且也需要练习与尝试。有少数儿童...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21-40 今天看了绪论的剩余部分,对这本书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行为的发生是由环境引起的,个体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一,善用躲避制约优于逃避制约。二躲避制约的应用以逃避制约的建立为先决条件。三制约惩罚物必须是很急切的惩罚。四逃脱及...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影响正增强的因素: 1、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性包括可观察、可测量、可预期效果。 2、增强物的选择。增强物不仅因人而异...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80-100 今日看了正增强不仅可以塑造良好行为,也可以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善。同时也知道了不是每项活动都适合正增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读书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ras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