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橡皮》,还是庞余亮老师的作品。
庞老师《小先生》里的文章都很短小精悍,这本书里面一共有83篇文章,都是根据他在做乡村小学教师的时候,将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记在备课笔记的背面,然后整理成篇发表出来的。我准备一篇篇细读一下,看看其中到底藏着什么奥妙,能一举多得四年一次的“鲁迅文学奖”。
《手指橡皮》是这样布局的:开篇介绍了“我们这儿”对好学生的偏爱,从教师到校长都一样,并且用很有地方特色的说法“大学的料子”来形容学习特别好的学生。这应该算做“导引”部分了。
接下来,庞老师给了班上那个邋遢大王但更是“大学料子”的学生一个特写:他的外貌他的书本他的鼻涕……
这位“大学料子”被学校“委以重任”——指望他在乡联赛中夺得桂冠以期为学校争光也挣得话语权。
看出来对一下答案全对,可结果出来却“没有得到第一名”!于是,“我”要求查卷子!
没想到,卷子上有好多窟窿,是邋遢大王蘸着唾液擦出来的。这是庞老师推给我们的镜头。而实际上老师早就给他准备好的橡皮被弃置不用。真是坏习惯害死人呐!(关于手指橡皮的窟窿,是有所伏笔的“他功课不错,虽然经常写错别字,但参赛经常能拿奖。”)
校长的如意算盘败给了手指橡皮。
哎!没办法呀,只好按下不说了。
那么镜头该转向哪里呢?这个邋遢大王兼“大学料子”的家庭出现了——父亲母亲啥样子的?寥寥数笔做个交代。而最后定格在他那个贴满奖状的家里:“我到过他家这个父亲把他儿子历年获得奖状贴满了墙壁,一进门。就觉得满目生辉,就连那台老式电视机的木壳上也贴了一张。”
文章戛然而止。这不就是一连串镜头的链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