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子期,可谓是知音,但在我看来无不透漏露着悲凉之感,因为少了知音,便摔了琴,从此不在弹奏,这充分说明这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就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依赖这个社会关系而生存,也想到了梭罗的那份孤独感,人生而孤独,也如太宰治所言,我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时而会想起以前看过的很多电影片段,很多带有情色电影中都有着这样的片段,就如渡边淳一所写的《失乐园》中的片段,女主人公的父亲去世了,男主人公相邀在附近的宾馆的幽会,或许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种欲望的释放,但作者为什么又要把这个片段插放在这里呢?无疑是有着重要的原因,一种悲伤与喜悦的对比,提起人们心中的节奏感,才能跟着作者继续走下去,在女主人公父亲去世的环境下,是一种死亡的气息,是悲凉的,沉重的,消极的让我们沉浸在死亡的气息当中,这时的女主需要一种替代父爱的存在,无疑男主正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女人在爱情中都常把另一半当作自己的亲人,如果是性格是懦弱的状态,就会需要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父亲的角色来保护自己,如果是一个较为强悍的性格,就会有一种把另一半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加以控制,以掌控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而这时的女主恰好需要这样一种关怀,父亲已经去世,急需来寻找一个父亲的角色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缺陷,而性更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用来与死亡来做对抗,用来与社会的伦理来做对抗,他们本身的关系就是一种对社会的反抗,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这样的列子,如在西方的宗教传统里就有着死神这个神位,它常常被人们用来当作死亡的代表,用来代表我们生活的另一面,这让我想起埃贡席勒的死神与少女,少女是一种年轻的性资源,更代表着青春,是生命,更是代表着生育,以及母性的光环,来产生这种对抗,说起少女,洛丽塔应该是绕不过去的,它是一个经典,难以逾越的高峰。
更如胡歌所说,跟闫妮演戏闫妮教会了他从喜剧中演出悲剧,从悲剧中演出喜剧,听起来更深刻,但其实细细想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如古人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之祸之所伏,福祸相依,处之泰然,喜从何来,悲又从何来呢?还不是一样的道理,乐极生悲而已。
也正如黑格尔所提出的哲学观点,当你提出一个观点时,就已经有一个反对你的观点存在了,这也正是中国易经的哲学,阴阳相生,一生二,二生三啊,三生万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