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力的问题 :“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
虽然亚力问的只是新几内亚人和欧洲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但对于现代世界中更多的差异现象,也可以问同样的问题。
如何解答亚力的问题,目前尚无共识。我们对近因已有腹案:有些族群着了先鞭,发展出枪炮、病菌、钢铁,以及其他增进政治、经济力量的条件;有些族群什么名堂都没搞出来。仍不明确的是终极因。
以下为本章节一些要点摘录:
○ 众所周知,地球上不同地区族群的历史发展轨迹大不相同。上个冰期结束以来的1.3万年里,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发展出了有文字、使用金属工具的工业社会,一些地区只形成了没有文字的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地区则依旧是使用石器的狩猎—采集社会。此类历史发展上的不均等给现代世界投下了深长的阴影,因为有文字、使用金属工具的社会征服或消灭了其他类型的社会。
○ 虽然我和亚力都清楚,彼此代表的两种社会间存在着张力,但我们还是相谈甚欢。两个世纪前,新几内亚人还“生活在石器时代”,用的是欧洲人几千年前在有金属工具后就弃用了的石制工具,所住的村落中也没有集权的政治组织。白人到来后设立了集权政府,还带来了各种物品,举凡钢斧、火柴、药品,乃至衣服、饮料、雨伞……应有尽有,新几内亚人立刻发现了这些物品的价值。在新几内亚,那些一概名之为“货物”。
○ 种种事情想必在亚力内心盘旋已久,他那闪烁的双眼流露出敏锐的心思,问我:“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
○ 就生活方式而言,普通的新几内亚人和普通的欧美人仍有很大的差别。世界上其他族群的生活方式也同样有差异。这么大的差异背后必然有一些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显而易见的原因。
○ 虽然亚力问的只是新几内亚人和欧洲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但对于现代世界中更多的差异现象,也可以问同样的问题。欧亚大陆的族群,特别是今天仍然住在欧洲和东亚的人,加上移民到北美洲的人,掌控了现代世界的财富和权力。其他族群,包括大多数的非洲人,虽已推翻欧洲殖民政权,但就财富和权力而言仍远远落后。还有一些族群,比方说澳大利亚、美洲和非洲南端的土著,连自己的土地都丢了,还惨遭欧洲殖民者的杀戮、征服甚至灭族。
○ 对于现代世界中的不均等,套用亚力的问题,我们可以问:为何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
○ 公元1500年,欧洲的殖民扩张才刚开始,而各大洲的族群在技术和政治组织的发展上已有相当大的差异。
○ 显然,公元1500年时世界各地在技术和政治发展方面的差异直接造成了现代世界的不均等。以钢铁打造武器的帝国征服或灭绝了仍在使用石制和木制武器的部落。
○ 在公元前11000—公元1500年的这段时间里,几个大洲的发展速度各不相同,造成了公元1500年时技术和政治发展不均等的现象。
○ 这些新发展都在欧亚大陆最早出现。例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附近区域直到公元1500年之前的几个世纪才开始大量生产青铜器,比欧亚大陆的一些地区足足晚了4000年。公元1642年欧洲的探险家首次接触到塔斯马尼亚人,发现他们的石器在技术上比好几万年前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制作的石器还要简陋。
○ 关于现代世界不均等的问题,我们可以重述如下:为何不同大洲上人类发展的速度如此不同?各大洲迥异的发展速度构成了人类历史最普遍的模式,而这也是本书的主题。
○ 人类各族群通过征服、流行病与灭族行动而互动的历史,就是塑造现代世界的力量。
○ 过去的族群冲突除了继续在今天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回荡,对人类的语言世界也造成重大冲击。现代世界中的这些问题,全肇因于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亚力的问题就是这么来的。
○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欧洲人以外的族群。除了欧洲人和非欧洲人的互动,我们还要讨论欧洲以外的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等地的族群互动。
○ 在美国城市和新几内亚村落的生活体验让我体会到,文明是福是祸实在难说。例如,比起狩猎—采集部落,现代工业国家的公民享有较佳的医疗照顾,遭到谋杀的风险低,寿命较长,但获得的来自朋友和亲族的社会支持少得多。
○ 可能最常见的一种解释,就是或明说或暗示地认定族群间有生物差异。
○ 达尔文理论兴起后,天择与演化系谱成为解释的工具。既然人是从类似猿的祖先演化而来的,技术原始的族群就代表人类演化早期阶段的孑遗。出身工业社会的殖民者能取而代之,不过演示了适者生存的道理。后来,遗传学兴起,遗传就成了解释人群差异的利器:现在人们认为欧洲人在遗传天赋上比非洲人聪明,比起澳大利亚土著那更不用说了。
○ 各族群间的确存在技术发展程度的差异,但是并没有可靠的证据可以证明各族群间有智力的差异。其实,现代那些仍在“石器时代”生活的族群,智力非但不比工业社会里的人逊色,或许反倒更胜一筹。
○ 亚力的问题,答案不在新几内亚人的智力不如人。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儿童心智发展,这两个因素也许不只区别了新几内亚人与西方人,也区别了技术原始的狩猎—采集社会和技术先进的社会。
○ 要回答亚力的问题,不依赖遗传因素,也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方案。有一种解释是北欧人的最爱,他们相信北欧的寒冷气候有激发创意、精力的效果,而炎热、潮湿的热带气候使人迟钝。
○ 这种解释虽然以前很流行,但后来被证明不堪一击。因为直到1000年前,北欧人对欧亚文明的发展还是可以说毫无贡献。他们只是运气好,住在一个方便输入先进发明的地方。农业、车轮、文字、冶金术,都是欧亚大陆比较暖和的地区的产物。
○ 针对亚力的问题,第三种答案和气候干燥的河谷低地有关。这类地区高产量的农业仰赖大规模的灌溉系统,而得有权力集中的官僚体制才能兴修水利。这种解释依托于一个确定的事实:已知最早的帝国和文字系统兴起于肥沃新月地带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河谷,以及埃及的尼罗河河谷。在世界其他地区,治水系统似乎也和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有关,如南亚次大陆上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与长江流域、中美洲的玛雅低地、秘鲁的海岸沙漠。
○ 针对亚力的问题,另一种解释路数,是列举有助于欧洲人征服、杀戮其他族群的直接因素,其中荦荦大者,有枪炮、传染病、钢铁工具和工业产品。这个路数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可以证明那些因素的确直接协助了欧洲人的征服。
○ 非洲大陆是原始人的演化摇篮,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可能也是在这里演化出来的。非洲的地方病,如疟疾、黄热病,当年不知夺去了多少欧洲探险者的性命。非洲起步如此之早,为什么枪炮、钢铁不是在非洲最先发展出来的?
○ 族群之间地位显然一直并不平等。公元1500年的世界已表现出今天的不平等,以生物禀赋来解释,那肯定是错的。然而正确的解释是什么?我们需要为历史的普遍模式提出可信、详细、有共识的解释,不然大多数人还是会继续觉得,说不定种族主义者的主张是正确的。
○ “各族群的历史循着不同的轨迹开展,那是环境而非生物差异造成的。”
○ 地理的确会影响历史,问题在于影响的程度如何,以及地理是否可以解释历史的普遍模式。
○ 有些族群在史前时代从那些独立发展中心采借了技术,还有一些族群既没有发展出食物生产的技术,也没有采借,直到现代仍维持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
○ 本书成功解释了过去1.3万年来的世界史吗?对此我并没有幻想。即使我们真的了解所有的答案,也不可能只用一本书便完整地铺陈出来。本书充其量是指出了几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亚力的问题。
○ 或许尚未解决的问题中最困难的,是把人类史建构成一门历史科学,和演化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这样已获认可的历史科学比肩。研究人类历史的确会遭遇困难,但是那些已获认可的历史科学也会遭逢同样的挑战。因此,那些领域发展出来的方法,或许在人类史研究里可以派上用场。
*书籍信息:[美]贾雷德·戴蒙德, 王道还 廖月娟 译, 枪炮、病菌与钢铁[M].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