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写作很难。今儿,我就卡住了。
工作中要写的文案,写了开头,就写不下去了;
日更的内容,也有些拖延,迟迟不想动笔。
这会已经晚上8点半,我才刚开始写,又一次试探Deadline的边缘。
不啰嗦,进入正题。
1
昨天留了一个尾巴,小伙伴问我,写作为什么难,他真正问的是如何轻松写完一篇合格的文章。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一下什么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从小,我们学习的文章都是好文章,有的文章甚至流传千年,以至于我们都认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没有妙手,哪里来的天成呢?
而在英语世界,对文章有一些统一的认知:
1、好文章得清楚、简洁、准确。
2、把事讲清楚,多用动词和名词;少做形容,克制使用形容词与副词。
3、少用术语,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
4、能删掉的都删。
5、写作是门手艺,多写,刻意训练。
6、写作最重要的是修改,写完多改。
做到这几点,基本一篇文章也就合格了,剩下的是训练内容的深度、个人的写作风格。
2
知道什么文章是合格的,某种程度也就知道该怎么写了。
我们可以先抛下曾经学过的立意高远、大纲完整、文字优美等等等等,不管条条框框的数据,马上开始动笔。
对,写作的第一步,快写。
首先给自己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比如设定两个番茄钟,用来写作;其次,目标写出第一稿,启动大脑,一鼓作气,把大脑中涌现的文字写下来,过程中不要写写停停,不要查阅资料。
快写,说起来很容易,但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涣散。比如工作中写稿,我会因为客户沟通,无法安心写作,即便强迫自己坐下来也没有用。
这种时候,我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从容易的文章或者位置开始写。稿子多的时候,我会先选择比较容易的稿子开始写,比如资料比较齐全的稿子,或者大概想好写作方向的稿子,写起来会比较快。
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自言自语,把要写的内容用嘴巴说出来,引发大脑的联想。
当大脑启动,写着写着,文字会自然出现在大脑里面,我叫这个叫“写作的自然生长”。我们的潜意识里实际上有很多记忆和内容,在写的过程中会被调用起来,文字会自然涌现,我们需要的就是敲击键盘,快速记录下来。
3
快写完成,很多小伙伴大概和我一样,直接就发布。
我经常这么干,一是时间不够,稿量多的时候一天3、4篇,能完成我都觉得幸运;二是拖延症加纠结症,因为稿量多时间紧,最好是一次成稿,写的时候边写边改。所以我一直说我的写作习惯并不太好,没有花时间修改,修改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进步的速度会更快。
有时候觉得日更也是不应该的,经常没空改文字,发了之后发现居然还有错别字,这就很尴尬。
当然,如果是大稿,或者我自己很重视的稿子,我会写完一遍,再改三遍。这是个人习惯哈,每个人都可以自己确定自己的修改方式。
但是,慢改一定是慢慢地从文字和认知两个层面,双管齐下。
文字方面,需要注意字词搭配。听者和读者各自对于输入的内容需求不一致,听者需要讲者不断重复,强化收听记忆;读者则喜欢新鲜感,作者写作就要选择新词搭配,同义换用,避免让读者觉得重复枯燥。
写作的人对自己的文字都会觉得有一堆的毛病,可以列个写作清单,一条条写下来,提醒自己调整。
认知方面,是说的文章的行文逻辑,需要符合大脑的认知习惯,让读者读文章像坐滑梯一样,从开头顺滑地读到结尾。
这对写作者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不直面读者。就像现在,我在写文章,我只能想象你在我面前,幻想我在和你对话。通过这种想象,写出文字,让你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我在对你说话,而我说的话对你还有点用处。不然,我就是一个人在瞎叨叨。
我自己慢改的时候,经常觉得像是一个雕塑家,从行文结构、字句用词,一点点细细地雕琢。
好了,方法就写到这里。今天的时间太紧张,我也有些无法集中注意力,不算太满意内容,但也只能快写完成然后发布了。
哈哈哈,方法是方法,现实是现实。
没关系,知道方法,找到机会就好好练习,至少快写是慢慢起来了。之后,练慢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