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消费
上周邀小姐姐到家里来吃饭,饭后姐姐说去消消食。姐妹俩心照不宣地去了附近的服装店。结果,姐姐买了一双拖鞋,下手比她狠的我,买了一双和她同款的拖鞋,一双阿甘鞋和一件衬衫。被动消费的,往往比主动消费的更可怕。
两天后小妯娌来串门,跟她秀了我的新鞋子。没想到,她也看上了那双拖鞋。让我帮忙跟店主联系,留一双大一码的。
周六下午和二姐、小姐姐聚集在大哥家喝下午茶谈人生。个把钟头后,二姐说要去银铺,外甥女的同事托她买银镯子。小姐姐一听,便说要跟着去看看,并怂恿我一起。
不出所料,姐妹俩又一起一人买了一个银镯子。镯子上手后,店长和二姐在不停地帮忙拍照。而我,既是工具人,又是发圈者。“执姐之手”是我的配图文字。小姐姐在评论区里来了一句“陪姐到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313/8c61e4de2cd1d058.jpg)
银镯子戴了一个傍晚,就把柔软又敏感的手咯出了深深的红印子,疼得厉害。小姐姐说,她之前也有戴过同款的,同样疼得不行。有些东西,眼睛只能告诉你喜不喜欢,感受才让你明白究竟适不适合。
遂又告知二姐,让她联系店家,换一个款式。
周日下午,二姐打来电话说新镯子来了,让我过去取。恰逢小妯娌夫妻和二宝过来串门,小妯娌得知消息后,说要一起去看看。消费方面,女人总是会心心相印。
最后,小妯娌在小叔子的鉴定下,套了一个比我多一百多块大洋的银镯子回来。
女人的消费总是很有趣的,无意消费花的钱总是比蓄意消费的更高。更有趣的是,姐妹间的消费,可以带来妯娌间的消费。花钱的背后,体现的是家人间的是亲情。不管娘家还是婆家,只要是家,就是暖的。
是缘是劫
喜欢读王开东老师的公号文。他不会干巴巴地讲述一些大道理,也不会空洞洞地宣传一堆正能量。他坚持每日更新,文章内容既有社会时评,也有教育心得,还有生活随笔,文笔很是走心。
前两天拜读了王老师的《做人难,难于上青天》。文章大概讲述了从前为学生做的一些点滴,若干年后被家长再度联系时,打开了记忆大门,把之前的回忆用文字呈现出来。没想到,公开发表后,却遭到了学生的质疑和批评,说当年不是那样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313/22d1deb0b66207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313/2734ad293ffdc2a7.jpg)
想想啊,老师依旧是当年的老师,学生早已不再是当年的学生。当学生长大成人后,从前的点滴都会随着他们的认知,在他们的记忆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也是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老师的。但我经常会感恩学生时代遇到的一群好老师,所以,一直坚信教育是温暖且有力的。当然,也不是没有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唯有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做自己当年就不喜欢的那款老师。
对于学生,我习惯在教育他们时掏心掏肺地对他们好,尽心尽力地去教育他们。内心有一个朴实的理念——哪怕将来他们无法出人头地,起码也不要去祸害人间。
参加工作24年来,从初一带到初三的学生并不多,至今为止也只有完整的三届。这种经历给我带来的一个工作习惯是,在一星期甚至是三天内记住新接手的所有学生,在他们离开学校的一个月后忘记绝大部分学生。所以,过往,并没有太多的留恋。
只是,有时在无意间认出从前的某个学生,TA也知道我是谁,却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从前是TA的老师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许的失落感。当然,内心深处也特别感谢自己没有屁颠屁颠地上前自讨没趣(王开东老师文章的评论区里有这样的画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211313/b0aff5e4bcaa5138.jpg)
还有的学生虽然没有祸害社会,却回头忽悠老师,给我制造麻烦。
曾有一个学生主动跑过来认我,说是我从前的学生,然后跟我说TA是我现在班里某个学生的家长。从TA提供的毕业时间,掐着算年龄和辈分,我有些难以置信,当面再次确认是不是“亲的”,再次得到了肯定答案。
大约一个月后,我才从其他渠道得知,TA确实是我的学生,但也是一个冒牌家长,冒名顶替的目的是为了架空我和原版的学生家长联系。我理解,因为TA的职业;但我无法接受,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
教育教学讲究的是因材施教的多样性,诚然,教育的结果也必定是多姿多彩。也许吧,与有些学生相遇是缘,有些就是逃不过的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