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过年过的是我们祖祖辈辈农业人口人定胜天的一种庆幸后的仪式感。时代发展到我们这里,连最好的农民都无法通过单单种地就可以养家糊口的地步。农村在一步步的消失,农民进城被当成了村里混的好的人争先恐后的比赛.我们回去那个我们日思夜想的故乡,才发现,我们想念的,并不是这么个萧条的地方,而是我们的童年.
离开了农村的家乡,脱离了土地。我们不再春种秋收,也不关心日月盈亏。在城市里呆久了,累积了满满的工作压力和乡愁。俩种力量混合起来,最终我们需要寻找一个避难所,去释放。家乡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一年盼望,一朝团聚,一次洗礼,一声保重,回家成了我们在外游子的一种信仰,是血缘的牵绊,是亲情的召唤,是记忆的重温,是能量的重聚。回到父母身边,熟悉的美食,熟悉的乡土,站到我们当初出发的地方,重温初心。
在家乡,我最爱跟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眼里一辈子的世事动态,世态炎凉.我最懂他们眼里那种平静的绝望。他们描述的乡下情形:身体还好,政府政策好,每年给养老钱。城里的房子那么贵,大家还是往城里跑。农村房子这么大,没人住,都长出草了。。。秋天,果子熟了,都没人摘,直接掉地上腐烂。大家都要外出赚钱。。
时光如梭,斗转星移.距离全国农业学大寨,也不过30多年。现在连大寨的农民,都开始经商了。农民被时代边缘化,农村的贫富差距,比城市跟严重。农民的阶层固化,日益明显。连最好的农民,都无法靠种地养活自己。通过高考走出去的农二代,不是在变多,而是变少。即使走出去了,离开了那个国家分配工作的年代,读书改变命运的路径,在大多数乡下人眼里,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含金量。谁家小孩大学毕业后,回村待业了。也是他们日常闲聊的谈资。
我喜欢乡下。更多的记忆,是在童年。一草一木,犬呋鸡鸣,袅袅炊烟,左邻右舍,伙伴嬉戏。这些记忆构成了我的幸福童年。到了除夕夜,爷爷奶奶摆上祖宗的牌位,供奉上因为要过年而买的好吃的。把家里所有的门都打开,所有的灯都要亮起来。据说这样做是方便祖宗进来。这也是我们山西老家的年俗之一。我们的祖先一直相信是有神灵和祖宗在保佑他们,他们懂一个家族延续的不容易。我爷爷要供奉的,是他以上的十六代祖先。
相对于沿海地区经历过的经济野蛮生长,我的家乡,因为地处偏僻。明显落伍了很多。也仅仅在十年前, 比较能折腾的人,才开始搞乡镇企业。粗放式的开发,从此开始。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野蛮发展,家乡几千年屹立不动的石头大山,终于用了用武之地。用炸药炸,用锯子锯,污水直接排河流,加工成大理石。远在海南陵水的碧桂园,石材居然是从我家乡,距离2600公里的地方采购的。不是因为我们那加工技术先进,是因为,我们价格低。我们所有的开发,都是粗暴的。祖宗留下的大山,居然被炸没了几座。祖宗留下的河流,因为长期排放石材加工的废水,居然变成了白色的。而且,因为用水量加大,家乡的母亲河乌河,居然断流。
去年开始,政府发现了问题,关停了所有的石材加工企业。也切断了家乡大部分人的就业机会。被炸了的山,被污染的河流,不赚钱的庄稼,失业工作的人们,发财的移居县城,这些现象在一起碰撞,构成了如今萧条的家乡。爷爷家的年味里,供奉的祖先,分明就是对自然的敬畏。我们的延续,不容易。我们要感谢祖先,也需要珍惜他们为我们留下来的一切。我们炸掉的山,又如何给后代交待?得经历多少岁月,以及代代相传的努力,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家乡。
每个游子,都有拯救家乡的冲动。农村的年关,就在我们面前。除了回忆,我们还能做什么?难道家乡真的是用来回忆的吗?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
附录:家乡进圭村简介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座落于乌河岸边的进圭社,座北朝南,阳光明媚,山环水绕,旧村落布置酷似凤凰展翅,村形优美。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进圭社由东西南北四个村落组成,西头村已消失,现有东头、南头、北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位于进圭村寺峪的龙门寺始建于公元五四三年,因建于呈龙形的九条山梁汇合之地,又称九龙寺,现已成废墟,只有数株梧桐树和后建的小庙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村中央这个大戏台是凤凰头,重建于文革时期,台基是用各处石碑砌就,材料是龙门寺拆回的,曾经是大队办公室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台西巷道这眼古井和台东巷道古井为凤凰双眼,今已废弃不用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台东西两条大巷道为凤凰双腿,昔日的古村街道青石铺就,两边各种树木葱茏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一座座的宅院里总有一个个的故事,记录着村民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古槐依然茂盛,石砌大墙依然结实,古朴的街门依然挺立,遥想当年曾祖父五儿一女一大家子,生活在这个院子里是何等的热闹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街门如此古老,连主人都不记得有多少年了,造型独特,由其两块立石雕工高超,精美绝伦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古老的石碾仍在使用
用黄豆压制钱钱,推着碾子也是一道风景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这家大院,以前几十个人住在一起是何等兴盛,如今都已迁新居,百年古槐下的门楼已面目全非,而古槐还是那么旺盛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这座大宅院真不平凡,它的主人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山西榆次的新华纺织厂的前身就是他创办的,当时说榆次半条街都是他的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这个院子里曾经是日军占据时住过的地方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青石小路,蜿蜒曲折,古朴民宅,由为珍贵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村对面庙头山麓的玉皇庙,始建于至元年,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规模宏伟,此处四周山环水绕,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错落有致,分前后两院,古貌苍然,风韵别具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村后山口古道为去往北面必经之路,古槐为先辈张廷枝所植,距今已一百多年,由于地处山上,土薄难活,先辈用一斗草麦发芽,置于树根处,方才成活,如今依然郁郁葱葱,古道洞门为日军占据时修建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 #返乡手记#农村的年关-电影《二十二》故事原型及主要拍摄地2012年,导演郭柯拍摄了广西“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生活,当时中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剩32位。而2014年,幸存的老人只剩下了22位,为了尽可能地留住这段历史,郭柯开始了纪录电影 《二十二》 的制作。
该片从2014年1月拍到7月,摄制团队30多人,跨越五个省,拍全了22位幸存者。该片在拍摄的2个月以内,导演运用节制的拍摄手法,严格遵守老人作息时间,在不打扰老人日常生活的方式下完成了拍摄。除此之外,剧组成员及身边的亲朋好友也为老人送去了药物、轮椅等物资及善款。
影片开始及结尾,均以我们村的故事为原型。
了解更多,请移步我的另外一篇简书文章:
一个村庄的抗日史 https://www.jianshu.com/p/336bd8be148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