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传》中提到,送礼是一门学问,如何挑选礼物,如何投其所好,都是需要花心思考虑的事。
在胡雪岩看来,最好的礼物,一定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送礼有三个标准。
01 对上位者隐蔽不公开
浙江藩司麟桂调任江宁藩司,有意让自己的亲信向胡雪岩透露一下口风。这条信息提示了麟桂在担任浙江藩司期间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麒桂在浙江任上有两万两银子的亏空。
胡雪岩是个精明而敏锐的人,他知道这个信息的重要性。尽管表面上并未流露出任何反应,但私下里,立即采取行动。他不想让这个问题对麟桂的声誉造成损害。
于是,他不动声色,悄悄把这笔款项补上了,也为未来合作铺平了道路。
02 能送大礼的不送小礼
一次,胡雪岩要面见慈禧太后,他一直想被赏赐一件黄马褂,作为光耀门楣之需。按理说,大清没有赏赐商人黄马褂的先例。于是需要打通人脉。
左宗棠告诉胡雪岩,对太后决策影响最大的是太监李莲英。经过调查,胡雪岩得到一条重要信息——李莲英喜欢古董。
胡雪岩深知古董行的门道。到店里,直接点名要店家收藏在保险柜里的物件。直到看到一件宣德年间的香炉,才眼中放光。这件香炉价格在五万两银子。
这让李莲英感受到了胡雪岩的诚意。另外,宣德炉还有“一路高升”的彩头。
果然,胡雪岩得偿所愿。
03 不合心意的礼物不送
战争年代,百姓生活艰苦,还要为军队提供军需物资,怨声载道,对身为官员的朋友王有龄群起而攻之。
胡雪岩发现一个叫稽鹤龄的人,提出了先安扶后缴粮的建议,于是将消息告诉王有龄。
他清楚稽鹤龄这类人,读书多,性格傲,不能强拉硬拽,一定要对症下药。后来得知稽鹤龄遭遇坎坷,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取得功名。因无钱,又无法捐官。更不幸的是,他欠了许多外债,刚死了老婆,心情抑郁。
胡雪岩到了稽鹤龄的家中,先为其夫人上香,然后恭维对方的学问,谈得欢畅时拿出对方在自己钱庄的借据,以及在其他银号的欠款收据,一并撕掉,说自己已经以稽鹤龄的名义做了偿还。而且没要一句承诺。
稽鹤龄也是聪明人,无功不受禄,于是同意出山帮助王有龄解决问题。
时至今日,送礼仍然是社会交往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只有把握送礼的精髓,投其所好,才能让他人不尴尬,让自己遂心愿。
愿晚清首富送礼的思维能让你把礼送好,把事办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