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凿凿,且听弦外。
话说白宫幕僚、反华智囊YMC,继被重庆永川中学除名光荣碑后,近日又传将被踢出族谱。
此举虽看似大快人心,却跟中国古人智慧大相径庭。
《三国演义》第36回有这么一段故事。
诸葛亮的好友徐庶投奔了驻扎新野的刘备,并用计打败了曹仁、李典。曹操得知刘备得了能人相助,就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都并劝说她招降徐庶,不料徐母不但不从反而触怒了曹操。
曹操一怒之下就想杀掉徐母,谋士程昱赶紧劝谏说,你杀了徐母不仅会招来不义的骂名,还会让徐庶从此死心塌地地辅佐刘备;不如好生款待徐母,让徐庶有所顾忌,不会全力辅佐刘备。曹操采纳了这一建议,后来果然就用计让徐庶前来投效,挖走了刘备当时唯一的谋士。
再说一个故事。
北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契丹南侵,宋将王继忠兵败被俘,后来降辽为官。北宋朝廷知道了此事,也没有对这个“汉奸”留在宋境的家庭和家族实施zhengzhi打击和报复,不仅如此,工资福利还照常发放。
1004年,契丹军队逼近汴梁(开封),在双方互有输赢的情况下决定议和,王继忠极力从中斡旋,宋辽签下澶渊之盟,两国百年修好,而北宋付出了极小的代价,王继忠功不可没。
讲完两个对敌人宽大为怀、坐收奇效的故事,再讲一个反面例子。
楚汉相争,沛县豪族王陵起兵占据南阳,项羽想拉拢他,就把他的母亲接到军营礼遇有加。但王陵的母亲却告诉前来楚营的王陵使者,要辅佐刘邦,为了不让王陵有所牵挂,随即自刎而死。
此时,项羽作为贵族,聪明的做法应当是厚葬王陵母亲,并予以褒奖。结果,项羽盛怒之下,把王陵的母亲给煮了,这下子本来有可能争取的王陵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刘邦阵营,助刘灭项。
19世纪英国著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有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说明,敌人和朋友,是会在某些因素的调和作用下左右摇摆、相互转换的,程昱、北宋朝廷窥见了这个真理,灵活变通、善待敌人,最终化敌为友,项羽却对不合作者予以雷霆手腕打击,虽说出了胸中一股闷气,却加强了敌人内部团结,把“活敌”变成“死敌”。
战国苏秦,身挂六国相印,没有听说齐国、魏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把他当做多面间谍来处理;汉末琅琊诸葛家族兄弟,老大诸葛瑾仕孙吴,老二诸葛亮仕蜀汉,族弟诸葛诞仕曹魏,也没听说三国之间认定诸葛家族立场不坚定给予zhengzhi迫害。
庭有碧梧,自有凤凰来栖;乌雀南飞,定无北枝可依。
所谓的“立场”,“立得住”自然来给你捧场,“立不住”那就保不准来砸场子,无论是自己人还是外来者,风水怎么转,场规都如此。
世事知易行难,若捧着一颗玻璃心,强行划线、站队,把游移不定的中间力量赶到了敌人队伍,把远走高飞的风筝彻底掐断了线,看似决绝,实为不智,冲动之下常常容易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
宛如民间悍妇,一旦老公与小三儿幽会被抓个现行,不去稍作反思为何枕边人同床异梦,而是气急败坏地痛骂老公、怒打小三。殊不知,之所以痛恨小三,是对老公尚存温情,希望其迷途知返、重回怀抱,而非发泄一时之愤,硬生生把老公推向小三的怀抱,最终事与愿违、追悔莫及。
今日之事,不正是如此吗?惜哉,惜哉!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