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里打开风味人间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但是制作精良的画面以及满屏里溢出来的温暖气息还是让我舍不得按下暂停键,就这样让它们一直播下去。
屏幕里征服了全伊朗人的烤的酥脆的桑噶在炉火里慢慢成型。外头是幸福等待的伊朗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新鲜出炉的桑噶需要放凉后才能带走,一叠一叠的桑噶被抱走的时候,他们的笑颜宛若乡下朴实无华的农民丰年时收割稻谷的喜悦。
桑嘎麦子的种植改变了大半个地球的饮食。同样远在欧洲的法国也善于将小麦磨成粉后搅成面团做成各式的糕点,如我们在超市所看到的经典法式羊角面包。调配适宜的面团在厨师的手中犹如孩子们把玩的橡皮泥,被捏成各种模样,再将做好的面包胚放入烤盘等待第二次发酵,发好后刷上蛋液送入烤箱,等待美味的出炉。
羊角面包位于珠江三角平原的广东顺德,被称为“活化石”的生食淡水鱼依旧是这里人的最爱。被切成薄如蝉翼的鱼片厚度每片不超过0.5毫米,只要佐以植物油和盐便可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鱼肉的清甜。生吃鱼片的饮食习惯在我国自古有之,后来漂洋过海在岛国落地生根得以发扬光大。
生食淡水鱼 日本寿司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人口的流动,同时也让食物跟着一起流动。在马六甲海峡的海南乡亲们最离不开鸡饭,因为他们的祖辈最初就是靠着鸡饭让自己扎下根来的。虽然叫海南鸡饭,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酥软可口的饭团,嫩而不柴的鸡肉搭配当日新调的酱汁,成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时也能凝聚亲情,勾连过往。
海南鸡肉饭同样一起流动到秘鲁人味觉里的还有中国的柱候鸡和云吞等。刘厚平三十年前提着箱子来到秘鲁时大概不会想到,他的中国风味会在若干年后牢牢抓住秘鲁人的心。在利马这座滨海城市里,一些大大小小的餐馆写的是chifa,即吃饭的谐音。秘鲁人不仅喜欢吃,还要尝试着学做中国菜,迪奥菲洛和刘厚平完全迥异的处事风格丝毫不妨碍他们不断地一起探索如何把中国菜做得更合秘鲁人的口味。
刘厚平和迪奥菲洛当然,这位外国徒弟也不忘给师傅做正宗的秘鲁菜,秘鲁炒牛柳。不同的民族风味的奇妙融合见证着不同文化的奇妙交融。美食的诞生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最好的见证。
秘鲁炒牛柳澳门是一座文化交融感特别强烈的城市。安娜是这里土生土长的葡萄牙人,她曾经搬离了这里,但是又很快地回来了。饮食的魅力不再于紧紧抓住人的胃,迷人的饮食文化还会紧紧抓住人的心,让人仿佛脚下生根,无处逃离,哪怕是离开了,心也是无处安放。
安娜经营着自己的小店,做着最为经典的葡式小吃。马介休球,外表酥脆金黄,内里香嫩可口。几道简简单单的小菜就抓牢了对饮食极为苛刻的土生蒲人阿姨们的心。像这样在澳门的街头巷尾多的是风味地道的葡式美味,甚至还有葡萄牙都找不到的正宗味道,因为其间杂糅了太多专属于澳门的风味。
马介休球除了街头巷尾诱人的小食,当然也少不了酒店里大厨们的精湛手艺。非洲鸡就是这样一道工艺精良,程序略微繁琐的经典菜式。新鲜鸡肉在十余种调料的腌制下早已将不同的文化兼容其中,仿佛进行了一场环球远航的旅行,让人看后真是赞不绝口。坐在电脑屏幕前的我已经有了一颗飞往澳门的心,美食的力量超越了时空和地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景点旅游宣传的最好名片。
回归到澳门人日常生活的后厨,安娜正在为儿子儿媳们的归来团圆做好准备。那么Tacho就显得必不可少了,Tacho流传于澳门家庭的后厨,类似于东北人的“乱炖”,每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东西,安娜的炖汤里必不可少的是猪皮。当初她想要再回澳门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别的地方没有猪皮。除了猪皮之外,还有腊肉,猪蹄等。所有食材在高温下相互交融,成了举家团圆必不可少的元素,散发着家的味道。
Tacho纪录片的最后回归到了朴实的栽培水稻的农民家庭。金黄甜糯的灰碱粽象征着丰收的一年,朴实简单的家庭,儿女儿孙齐聚。宗族代代相传的祭祀礼还有简单动人的土味情话,农村妇人全程单纯朴实的笑颜让饮食文化的本身不再聚焦于食物本身,而是回归到了人的本身。
土味情话落地生根记录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不用的地域风情,镜头下也呈现着各种不同生活状态下的脸庞。
各色饮食习惯的交融让饮食文化成了全人类的盛宴,也深刻改变着不同族群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固有的食材进行改良精进,包容以待。
风味人间,聊的是风味,但落脚点却是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