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打卡20201130
打卡累计天数99天
宣言#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加油小宝(妞妞+13岁,赫赫+4岁)
1、早睡早起
2、先吃青蛙🐸
3、番茄🍅专注
4、今日闪光点:
⭐️舞蹈、英语、语文课上得认真投入
⭐️早起补完作业
⭐️洗澡不太需要催
⭐️收拾书包
5、记录我在支持孩子方面的努力
⛽️送妞上课、订午晚餐
⛽️陪赫上外教课
⛽️与妞沟通对舞蹈的认识和班级同学的趣事
【反思】
舞蹈课结束后,妞要求买个玩具,时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满足了她。
她精挑细选的礼物是个”盲盒“。
这东西本身是个创意,外观完全看不出里头是什么,得到什么全凭运气。
妞在车后排座刺啦刺啦地拆开盒子,很兴奋地叫”哇,我最喜欢的一个!“
等红灯的间隙,我接过来看,蛮可爱的小人儿。
但除了可爱,我看不出它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太能欣赏它的美。
我思考这个问题,
我可以接受她买这个东西玩,但是我看不出也不理解孩子为什么那么喜欢它。
就像我跟老妈说,少当着孩子面去批判和唠叨
“你咋这么不听话……总也不吃菜……”
她却总是脱口而出。
老妈不理解我的叮嘱,可她知道被随意批判的感觉并不好。
就像老妈在厨房忙活一个多小时,一样又一样端上餐桌后,
守候在餐桌前用筷子夹了第一口送进嘴里后,
第一句话是“这饭太硬了……这菜太咸了”
老爸不理解点评一下厨艺怎么就不可以,可他知道被看轻的感觉并不好。
就像老爸问妞妞,“中午你回家吃饭吗?”
妞说,“周日全天的课,我怎么回家吃饭?”
老爸总是记不住妞哪天有什么课,他也很苦恼,妞的不耐烦让他有点伤心。
妞不理解,姥爷总问她些她说了一遍又一遍的问题。但她知道被误解的感受不好。
她拿着手机上网课,爸爸从门口经过,说“你怎么总是用手机?!”
……
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认同、被支持……
不论男女老少。
然而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总是因为背景、经历、阅历、知识体系等的不同存在很大的误差、错位、误解,
不大可能实现畅通无阻的沟通。
亲人之间也是如此。
怎么办?
试着去认同,
少些批判,
少些理所当然,
少些指责,
少些打击
……
多些认同,
多些感恩,
多些理解。
感觉好,才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