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集的原文是: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傅先生的翻译是:
有人说:以恩惠来回应怨恨,这样如何?
孔子说:那么要以什么来回应恩惠呢?应该以正直来回应怨恨,以恩惠来回应恩惠。
【最好的玉米】
看到这一集,不知怎么就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籽,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
他说:我对别人好,其实是为自己好。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籽,在传粉的过程中,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因此,我很乐意其它农友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
故事的名字或许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
【修闲】
很多的甚至是绝大部分的怨恨、忧虑,也包括压抑、郁闷都是闲出来的。
先说两个材料:
第一个:心脏有休息的时间吗?
心脏出色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心脏虽只有300克左右,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约70毫升,每分钟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约700万毫升,即约7吨的血,相当于心脏自身重量的2万余倍。
人们常以为,心脏一定是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苦干,其实不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心脏早就累死了。事实恰恰相反,心脏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率约为66—70/分钟(有波动),每一次心跳为0.9秒,其中收缩期(工作)为0.3秒,舒张期(休息)为0.6秒,即1/3时间工作,2/3时间休息,相当于我们的8小时工作制。到了夜间入睡,心跳变慢为50次/分,这时心跳为1.2秒,收缩期还是0.3秒,舒张期变成0.9秒,也就是1/4时间工作,3/4时间休息,调整为6小时工作制了。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紧时间休息,从不拖泥带水浪费体力,更不日夜颠倒打乱规律。(来自于网路)
第二个:一弹指之间有多少个念头?
“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也?”
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此识教化,非无识也。”(《菩萨处胎经》)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心念在哪里就会在哪里收获,忙的时候已经到了出结果的阶段了,而闲暇的时候才是真正要下功夫去耕耘、培养的决定性阶段。像心一样会忙会闲,闲的时候更要看住自己的心念,人跟人的差异就在闲暇时间里面慢慢产生、慢慢拉开距离了。
空闲的时候,
八个卦、嗑瓜子儿,两只蛤蟆七条腿儿,久而久之就变成是嚼舌族;
喂个鱼、溜个鸟儿,听听评书唱唱曲儿,久而久之就变成是逍遥族;
写写字、画个画儿,吟诗作对吹吹笛儿,久而久之就有了文艺范儿;
种个花,养个草儿,爬爬山玩玩水儿,久而久之就变成心情豁达的敞亮人儿;
拜个师,学个艺,一门深入下功夫儿,久而久之那就是一个大能人儿。
忙着抱怨,就易烦恼,麻烦就越来越多扯不清;
心系长进,就会专注,心气就越来越平得安生。
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做不到静坐常思己过,起码也要做到闲谈莫论人非。
有分教:
偶得•修闲
闲以养德,
常思己过。
但行好事,
莫论恩怨。
网友评论